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玄幻魔法 > 直播鉴宝,恭喜大哥喜提牢饭 > 第246章 意料之中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46章 意料之中(1/2)

“二十五万,一次,有人出价比二十五高的吗?”
“二十六万,来自麦克的电话委托……”
张扬顺着沈洋玲手指的方向看去,委托席上的代拍经纪人们,一个比一个忙碌。
与此同时,这幅《溪山月景》的价格也开始飞速上涨。
唐伯虎的画名气足够大,竞价很热闹。
张扬不是个爱凑热闹的人,唐寅的画作也不适合放进海林博物馆,干脆舒舒服服的躺着看戏。
最后的成交价定格在38万。
和他预想的40万差不多,这也是他敢直接加速的原因。
“第二件拍品,《桃花源记》,落款是仇英。”
“起拍价二十万,单次加价五千。有人要出价吗?”
仇英?
画明代版《清明上河图》的那个仇英吗?
张扬认识这个人,是因为他和唐寅、沈周、文征明一起,合称为“明四大家”。
拍卖行安排仇英和唐寅的作品前后脚上拍,起拍价都一样,应该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不过这件拍品,张扬没有选择“加速”。
仇英什么知名度?和唐寅同样的起拍价?
书画类藏品的价格,不光看作者的水平,也看名气。
论出圈程度,唐伯虎遥遥领先。
这起拍价,有坑。
果然,第二件拍品最后的成交价,仅仅在0万起拍价的基础上,上浮了五千。
就张扬正前方的男子,叫了一口价。
然后就成交了。
沈洋玲落锤后,张扬听到前面的老哥倒吸了一口凉气。
接着是一声饱含深情的咒骂声:
“焯!”
显然他已经知道,自己亏了。
亏了多少?
张扬保守估计得有小十万吧。
……
主舞台上,拍卖还在继续。
明清两代的书画家作品陆续登场。
很多名字,张扬听都没听过,只能干看热闹。
而那些张扬听说过的人,比如曾国藩、刘墉、董其昌,他们的作品,都拍卖非常顺利。
等到拍卖进程过半,终于轮到徽宗了。
一幅《幽花小禽》绢本设色画卷,尺寸很小,长和宽都不超过30厘米。
上面画的是一只在菊花丛中啄食的小麻雀,简称“雀食菊花”。
左上角的【睿思东阁】印,是经过历史学家考证过的、宋徽宗赵佶的御印。
这真是宋徽宗的御笔亲作吗?
「生产时间:110年」
也就是宋徽宗在位的崇宁元年。
但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的依据,证明这画就是赵佶画的。
像川博里收藏的那幅《腊梅双禽图》,上面有徽宗原创的瘦金体的题字,一眼真。
其他几幅藏在博物馆里的真迹,也都有题字。
但这幅花鸟图上只有一个印。
这不符合宋徽宗的习惯,毕竟章都盖了,显然是认可了这幅画的。
物品信息也只是给出了“疑似真迹”的评价。
不过现场参拍的人,可不管这么多。
就像慈禧的画不是她亲自动手的画、但依然受追捧一样,这幅花鸟图,能盖上徽宗的御印,画作本身又没有明显的瑕疵,那就有收藏价值啊。
价格很快一路飙升到了13万。
这已经在起拍价的基础上,翻了三倍还要多。
现场只剩下委托席的两个电话委托,还在较劲。
很快,两个大佬远程决出了高下。
“170万一次,来自安妮的电话委托。”
“170万二次,还有人要出价吗?”
“170万……”
眼看沈洋玲准备落锤,张扬赶紧举起了自己的小牌子。
和这位美女拍卖师对视一眼后,他做了个“八”的手势。
别搁这儿五千、五千的往上加了,直接快进到180万。
张扬选择出手,当然是有底气的。
就在刚刚,他根据拍行给的资料,搜到了这幅画之前在其他场合拍的照,有了新的发现:
这幅画被裁切过。
其实光看画的尺寸也能发现一点端倪。
北宋后期虽然积贫积弱,但做皇帝的,也不至于在一张抹嘴布上作画吧。
再看画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0年代,在霓虹的某家博物館展出过。
很明显是战时被搜刮出境的文物。
当时还是一幅完整的画,画的右侧,写有徽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