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玄幻魔法 > 大宋神探志 > 第九十六章 公孙策与狄进的推理碰撞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九十六章 公孙策与狄进的推理碰撞(1/4)

inf“唔~”
公孙策直起身子,打了个哈欠,活动起了酸疼的肩膀。
他在开封府衙中简单对付了一宿。
府衙自是不可能通宵的,所谓忙碌也有几分做做样子,总不能刘从广惨死,大家该下班下班,该享乐享乐。
但昨夜确实熬到很晚,等到打更声都响起了,各个屋内的烛火才熄灭,破没破案暂且不论,这态度是摆出去了。
倒是仵作真的熬了大半个晚上,证实了刘从广的头顶确实有一個细小的伤口,可致命的凶器是否为钢针还难以判断,因为不能剖开尸体,以目前的验尸手段,只能查到这个份上了。
但也够了。
证实了此前的猜测。
公孙策就选择留下,等待狄进第一封信件中言明的赌约,是否会实现……
“这三日中,会有人特意将书送入府衙吗?”
公孙策是《苏无名传》面世的重要推动者,若不是身为少东家的他督促,文茂堂不会这么快地将四卷八十册誊抄好,还开始花费功夫,刻印雕版。
掌柜伙计都认为此举不太值得,公孙策却并不这么觉得,他喜爱《苏无名传》,更认为此书有大卖的潜力,早早将雕版准备妥当,来日在京师书肆迅速铺货,所获得的利润,远远不是一套雕版能够相比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如果外戚刘从广之死,真的因为凶手参照了此书,模仿杀人,那接下来恐怕要成**了,雕版还真就浪费了……
但公孙策现在根本顾不上雕版能否回本,而等候着赌约的结果。
话说除了他这位精通刑断之道,还极为了解《苏无名传》的,谁能这么快地反应过来,案件与有关联?
看过书的,不了解刘从广案件的详细,了解案件详细的人,又没有看过书……
思来想去就是凶手最有可能,但凶手该竭力隐瞒书籍的内容才对。
在公孙策的分析中,此案的凶手,以妾室胡娘子嫌疑最大。
胡娘子与外人通奸,被刘府下人知晓,迟早暴露,而刘从广性情暴虐,绝不会容许这等窝囊事,小妾地位又低,犯了这等事活生生折磨死都不会有人来理会。
在此等生死危机下,胡娘子偶然得到《苏无名传》,知晓并非市场上流传的话本,读过的寥寥无几,再看到上面情节,顿时如获至宝,代入到通奸杀夫案的凶手中,决定铤而走险。
前天夜里,胡娘子避开下人,来到刘从广房间内,甜言蜜语地服侍其睡下,将之捆绑,口中特意塞入异物,脸上蒙住,以防他发出任何声音。
然后用纳鞋底的钢针,亦或是类似的凶器,从刘从广头顶钉入,一击毙命。
杀人的过程十分顺利,谁知刘从广的女儿九小娘子,居然也来到了凶案现场,胡娘子大惊,为了害怕她说出去,对孩子下了毒手。
可能不是药哑,而是使用其他的手段,结果都是孩子说不出话来了,而旁人只以为孩子是因父亲死去受了惊吓,没往目睹杀人现场上面想……
不得不说,如果没有苏无名那样的神探,此案确实很难查清真相,只要衙门难以找到被害者的伤口,又迫于外戚的身份速速结案,胡娘子就能卷走刘从广予她的钱财,与奸夫远走高飞。
日后再有人察觉到不对,能不能推翻重审,都是未知之数,就算推翻了,再找这个杀夫的小妾,天下之大,又到哪里寻去?
正因为如此,公孙策才准备出面,尽快拿到证据,让真凶无话可说,避免开封府衙受上面压力,稀里糊涂地办了案,结果冤了无辜,走了真凶。
绝非杞人忧天,这类事情,他在庐州见过不少,尽力挽回了一些,但还是有许多无能为力的……
“不知狄仕林是怎么判断的,认为凶手并非模仿作案?”
公孙策根据仵作的验尸与目前得到的线索,作出以上推理,想了又想,觉得并无问题,便好奇起来,隔壁的并州神探,又是从何断定真相不是这样的呢?
换做旁人,公孙策就要认为对方是为了自己写的作品特意撇清关系,但狄仕林不会,肯定有另外的根据。
“已经过去一日了,就剩下今明两天!”
没了仆婢服侍,公孙策自己稍显笨拙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