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都市言情 > 乡村小地主 > 第九十一章新农业经济模式?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九十一章新农业经济模式?(2/3)

孟河提出的长期用工合同,兴扬村所有包括家中无人在外打工的家庭在内,至今没有一个人因农田被承包而收入下降。
这与其它村子农田被承包后,老农和留守家庭妇女收入普遍降低的情况完全相反。
包田带动所有村民收入一起提高。
这便是李长华提出的,补贴文件名所写的新农业经济模式。
孟河听了解释后,却是有点傻眼。
“华哥你等会,你知不知道,你所定义的新模式是有漏洞经不起逻辑推敲的。你说因为我包田而达到了让每个兴扬村民收入都提高或至少不降低这不可能的你这因果关系随着我的发展是错误的呀”
“而且不是我说大话,这模式目前只有我能做,其他人很难也不会傻不拉几的复制的。”
没让李长华费心思猜测,孟河紧接就开始解释。
孟河所说的漏洞其实也跟曹兴大伯也就是兴扬村长探讨过。
这会看似随着孟河包田兴扬村人人受益。
但这只是因为尚未涉及全村。
目前孟河承包农田对应的农户,都是主动找到孟河的。这些人本就想出去打工,以前是因为舍不得荒废农田又有些不愿背井离乡才没出去。
而现在有孟河来承包土地,自己种田与将田包给别人相比也就一年三千多块收入的差距,连打工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到。这算是在村民外出打工的选择天平上,压上了好多根最后稻草。
这类村民可以说是迫不及待的将农田甩给了孟河,只为了,出去打工提高收入。
包田给孟河的人都出去打工了,所谓的优先他们签长工合同自然也就没了可能。
目前与孟河签订长期用工合同的人,其实都是自己农田尚在的兴扬村老农和留守家庭妇女,并且还是以老农为绝对主力。
所以在眼下孟河包田量还不多的情况来看,的确是每个兴扬村民都收入未降低且一部分人有提高。
但如果随着孟河继续扩张,这个现象就不可能存在了。
用具体数据来说。
如今孟河承包兴扬村共计七百八十三亩农田,涉及一百四十二个家庭。但刨去管理者金婶总共才二十份长期合同,二十相比一百四十二,是将近一比七的比例。
兴扬村共二千六百亩农田,对应五百多户人家。
按一比七的比例换算,孟河只需要签订七十份左右的长期用工合同,就能保证自己田里不会出现用工荒,不会耽误农时。
甚至孟河要是做得绝一点,来个过河抽桥,以后长期用工合同都可以取消。
因为这本是用于应对夏秋农忙时节用工荒的。
可一旦将来孟河承包了所有兴扬村农田,农民没了农田,那他们就没了农忙,因农忙导致的用工荒就不复存在。而且有很多农用机械,虽现在不能用,但等后期农田面积大到能平摊成本后,就可以投入使用。
到那时,孟河自然不需要再抬高报酬再吸引兴扬村民来为他打工。
虽然孟河没准备也不可能这么做,但的确是这个理。
而兴扬村官方数据目前是五百一十一户人家,总共一千五百三十八人。一旦村中所有土地被承包,那都不用算的,就可以知道被解放劳动力的老农和家庭妇女,绝对要远远超过七十人。
所以,孟河到兴扬村承包农田,说村民总体收入提高那是对的。
毕竟打工比种田要挣钱太多,全村平均一下,自然是总体收入提高。
但李长华所谓的新农业经济模式中所说,具体到每个兴扬村民都会收入提高
随着孟河扩张这根本不可能
这也是孟河相对的财大气粗,所以才提出了长期用工合同。但也只是使一部分老农和留守妇女收入相比之前种田收入提高,并不能顾及兴扬村全部。
而没有与孟河签订合同的人,只能和其它被承包农田的村子里的老农和留守妇女一样,打打零工或干脆悠闲在家。
所以,这类人收入不是如新模式所说,随孟河包了他们的田会提高,反而会是,降低
这便是孟河所说的新模式漏洞。
或者说错误
而这个漏洞对新模式来说,是致命的。
可以说如果不填补这个漏洞,那李长华提出的所谓新农业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