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都市言情 > 科技之神 > 第9章 我在天道,而不是天道在我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9章 我在天道,而不是天道在我(1/3)

9月28日,星期二,内容为“华夏信史纪年最新进展”的学术研讨会,在京城准时召开。
主办单位科技部。
协办单位中科院,中社科院。
巴罗夫教授带着邀请函,提前进入会场,与一群一贯质疑夏商周的敌意学者,沆瀣一气地扎堆聚在一起,趁着会议开始前的时间,窃窃私语。
“听说中方最新公开的信息,只是说好像确定武王伐纣发生在哪一年,别的没说。詹姆斯,你觉得这事儿靠谱么”
“最近考古学界的决定性新技术,无非就是as了。这玩意儿好像是上个月才首次在实战应用中冒出来,原先都只有原理论文,就算中国人是指望as,也应该达不到这个精度吧。”
“你们说,中国人上个月帮扶桑人鉴定汉倭国王印的时候,是不是早就处心积虑阴谋好了肯定是包藏祸心,想让国际社会先承认as技术的国际公信力”
一群人悉悉嗦嗦,说来说去无非是这几个见解。
最后,巴罗夫教授很有领袖气概地给同侪群臭打气鼓劲
“上个月针对扶桑人的进展,说过的话,咱也覆水难收,不能改口。不过,咱就憋着一条底线在扶桑的时候,咱认可的精度是多高,这次来京城,也卡着那个线承认。
哪怕中国人改良了机器、提高了精度,咱也绝对一概不承认就只承认到在扶桑时候承认过的那个尺度这样中国人就翻不了天了”
“这个办法好”所有心怀鬼胎的教授们,都觉得巴罗夫这个尺度拿捏得不错。
台上,很快轮到了中科院的一名考古学院士开讲。
首先的内容,自然是介绍“利簋”这件文物,以及铭文的识别。这些都是早就研究过的,不过原先还没这么高规格地进行国际范围公示过。
加上这只簋本身,外国学者没摸过,所以听中科院的院士再详细梳理一遍,大家也还是颇有收获。
讲完簋的来龙去脉与铭文后,下一步就是一名代表一线考古发掘、田野调查的专家,上来讲述c14样本的取样经过。包括对簋身的取样、以及出土地坑原址的周边取样。
尤其原址取样的过程,是经过严密的筛查、全程都有胶片视频拍摄,确保传承有序,完整确凿,没有掐头去尾剪辑甚至s造假。
这些证据链,稍微一点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敌意学者的挑刺。
正因为很严谨,所以巴罗夫教授只能暂时忍着吐槽喷f的,等真正遇到破绽的时候再说。
好不容易,到了最关键的环节。
前两位主讲人讲完、提问环节也过去之后,轮到顾玩上台了。
会议厅里,镁光灯扇动,无数摄影师都对着顾玩,准备取材。
上台的那短短十几步路上,顾玩分明看到了央视一套的新闻连播、焦点芳谈、走近科学好多节目组,都在那儿拍摄。
今天这场会议的部分片段,是要上新闻连播等节目的,当然不能疏忽了。
“下面,由我来讲解一下本次对利簋的c14取样样本鉴定的最新结果。鄙人顾玩,忝列中央科大原子控制研究所成员之一、汉核科技公司负责人”
“目前最新的as鉴定技术,年份精度可达到20年,它相较于传统离心法的主要优势在于以下方面”
“鉴于上述测定结果,我们可以确定,利簋的铸造年份,应该在公元前1070年至1030年之间。对于这一部分,有疑问的可以提出来。”
顾玩说完第一部分,顿了一顿。
巴罗夫教授等人很想反驳,但发现顾玩说得很稳,一点都没有试图超额证明,这就让他们很难受。
最后,巴罗夫教授还是忍住了。
不过还是有一两条小鱼小虾作为马前卒探雷兵,试了试水,但都被顾玩谈笑自若化解了。
“下面,我们讨论最核心部分,即如何根据上述测年,确定利簋的具体铸造年份、或者说武王伐纣的具体年份。如铭文所示武王征商,惟甲子朝,岁鼎。结合国语中”
顾玩后面又说了一大段话,就把国语里面涉及到“岁”这个字,在作为天文观测结论语境时,代表“木星”的七八处证据,全部罗列了一遍。
这些内容,是他这几天临时恶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