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科幻穿越 > 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 > 第 28 章 明末农民起义5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 28 章 明末农民起义5(2/3)

废话一堆。
当年他老爹就骂过这些人,但还是有人时不时要犯病。
这个考成法不必等两百年后了,朕马上就要实行。
[官员上班变得非常痛苦,就像u主我天天上班打卡、写周报一样,但不得不承认,确实有效。]
[而大明此时已经过了两百年,勋贵豪绅数量增多,宗室也是指数级增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所有封建王朝都逃不过的劫数--土地兼并问题。
针对这个,万历新政则是出了两条对应政策清丈天下田亩与一条鞭法。
朱元璋时期,大明也和所有的新生王朝一样,统计了天下田亩和户口。记载户口的叫黄册,记载田亩的叫鱼鳞册。朱元璋把他们存放在应天府玄武湖的一个小岛上,看守严密且防火防潮,还要求定时更新。]
朱元璋很自得,他作为太祖,自然是想要搞一些万事不变之法,为后代打好根基。
然而马上他就笑不出来了。
[不得不说,朱元璋这个办法挺好的,因为直到明末,这些东西都保存的挺好。
关键是,在人治的时代,永远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黄册早在弘治时期--就是朱祁镇的孙子辈,就丧失作用了。到了嘉靖时期,一些官员锐意进取,厘正了一番黄册弊病,使得黄册勉勉强强还能当个参考资料,发挥作用。
但到了万历时,黄册基本就成了摆设,各州县的地方官都有一本自己记录的真实情况,称为“白册”。]
朱元璋这些狗东西
但他叹了一口气,也不得不承认人性就是这
样。
[所以张居正非常强硬的要清丈天下田亩,掌握帝国最真实的情况。然后根据这个真实情况才能去推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和唐代的两税法,以及之后清朝雍正的摊丁入亩是一个思路。]
李世民嗯什么两税法,说来听听。
[身处现代、活在繁荣商业社会的我们,可能不会太理解古代赋税制度的复杂性。
现在我们交税,不管是自己上报还是从工资里扣除,都是交钱就完了,但古代不行。
因为古代是个小农经济社会。九成的人一辈子都待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去趟县城都算是出远门,基本就是自己种粮食、织土布,自产自销,所以商业活动很少。
老农民一年到头都在家种地,手里根本每个铜钱,银子更是见都很少见,哪里来的钱交税所以农民交税都是直接交粮食或其他农作物。
而除了赋税之外还有徭役,也就是免费给国家干活。除了徭役还有人丁税,也就是按人头收钱,家里多少人就收多少。
而除了这些,还有各种杂税、加征,以及交税时的火耗。林林总总一大堆,赋税制度很复杂。
所以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干脆规定把各种乱七八糟的正税、杂税、徭役等都合并到一起,按每户的田亩数量折算缴纳。
所以一条鞭法之前必须清丈田亩。毕竟大户人家有的是隐匿人口和田亩的逃税方法,如果不先查这个,那他们就会买通官吏,给当地的黄册和鱼鳞册造假。把自己家的田挂在穷人的名下,这样本该他们自己交的钱转嫁到穷人头上,会使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李世民听了后点点头,这个张居正果然是个能臣。
但他之所以这样评价,不是因为这几条政策多么出色--千百年来,能想出这样政策的官员不是没有,而是因为张居正有能力也有魄力去真的推行这些政策。
贞观十七年的李世民,已经逐步有些感受到了他的军事勋贵集团慢慢也成了一股大势力。
这股势力虽然没有门阀那样根深蒂固,虽然还是站在他的一方没有成为他的阻力,但未来也会变成天幕里所说的“大豪绅”、大地主。
唐朝的府兵制崩溃,有没有他们的一部分原因呢
[但是很可惜的是,张居正这些改革并没有来得及巩固成果,万历十年,他就溘然长逝了,享年五十八岁。
我不知道小万历对张居正的孺慕之情是什么时候一点点改变的。
但是他挺精分的。
张居正死的时候,万历辍朝、赠上柱国、谥号文忠,看上去挺给面子的。
但仅仅四天之后,就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