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科幻穿越 > 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 > 第 58 章 明末下15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 58 章 明末下15(2/5)

复下去,拖欠的钱就成了陈年烂账,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反正呢,新皇登基,皇帝大婚,皇帝生儿子,都有可能大赦天下,免除以前的拖欠,只要一直拖,总能等到的。
臭不要脸
朱棣也是这一年在这应天府当皇帝,才感受到这些士绅有多离谱。
尤其是到了明末,土地兼并严重,大地主也多,实际小老百姓的田很少,大概只占十五分之一。所以税就不好收。尤其是江浙那边的士绅花花点子还多,总是征收到了官府,先给个文书报称已收,然后在到手的银子里弄点猫腻,有的甚至报解了好几个月还没运到。
那这些人就没人管了吗还真没有人管,因为这些欠税的家族可不是简单的土豪,在政治上本身他们就有亲人朋友在朝廷当官;文化上,这些文人都垄断了当时整个国家的舆论主导权,惹急眼了,就给你写本书,骂死你。
之前说过洪武、永乐两位被江浙文人造谣了,搞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的雍正,有一大半儿的黑料也是这么来的。
所以对于这些人,地方官肯定不敢暴力收税,甚至还要巴结他们,因为说不准人家给上面第一句话,第二天皇帝就来找你来了。所以大多数的情况就是拖,把雪球拖给下一个地方官。
但是一个地方的税是有数的,你收不齐上面是要怪罪的。这咋办这也好办,盘剥老百姓吧,反正是一群蝼蚁草芥,怎么欺负也没事。
“胡闹”朱元璋很生气。
元末乱世还不够他们吸取教训的么
这简直就是作死
一开始,大家还没有这么丧心病狂,都是半给半拖,然后慢慢的蹬鼻子上脸,到最后干脆一分不给,反正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你能奈我何
明朝的皇帝知道么怎么可能不知道
但是抛弃了太祖朱元璋这套治理天下的法子,他们的基本盘从百姓变成了士绅,所以就算知道也不能够直接翻脸。
更有甚者像是明孝宗弘治这种的,干脆就纵容他们,最终得了个好名声。
脾气不好的比如像明世宗嘉靖,他就是打一半留一半,最后被评价说是难伺候。
等到雪球滚到了崇祯手里的时候,就完全变成了一座屎山了,根本没法处理。
大明开国之初本想藏富于民,但是没想到被皇族、勋戚、官员、士绅、大地主们偷税漏税外加合理避税减免干净了,最后分摊到小民身上,小民们扛着几份税,今天完税,明天要饭,自然要造反,于是就更加恶性循环的没有钱。
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则认为十六世纪的明帝国也就是中晚期的明朝,税收不超过总产量的百分之十。
百分之十那不就是一成都不到
朱棣瞪大了眼睛,这些人也太过分了
崇祯时,有个特别牛逼的户部尚书,叫毕自严,他是寥寥无几能把大明这本账给算明白的人。他写了本书叫度支奏议,是记录了崇祯时的度支出入,而且极其详备。
u主这个数学哈,大家懂得都懂。数学这玩意儿不骗人,不会那是真不会,看不懂那是真看不懂。所以就直接引用一些基于这本书而得出的崇祯时税收情况哈。
没错崇祯现在对自己的这个户部尚书十分满意
朱棣表示很羡慕,这种人怎么没生在他这个时代呢
他现在被各种税务、拖欠,还有宝钞什么的这些东西搞得头疼,能信任的文官太少,能信任的、算的明白账的文官那基本就是没有
崇祯上台的时候,把前面欠征的,从天启元年开始,到天启五年的所有欠的辽饷都免掉了。新皇登基嘛,总会减免一些税收,每个皇帝都这样,以示恩泽天下。就象欠钱的,老追不回来,又实在没钱,只好减免一部分,能要回来多少算多少。
根据这本书里给出的详细数据,在大赦天下后,崇祯元年的税收差不多有个九成,是个很好的开端。
但是到崇祯二年的时候,辽饷征收开始有点困难了。于是户部就出了一个大招,把京卿派下去催粮。
本来京卿工作做的还算不错,结果京城这边突发意外己巳之变,就是黄台吉第一次绕道蒙古叩边,在京畿大肆劫掠。
等到孙承宗费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