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玄幻魔法 > 大明文抄公 > 第149章 深谈军制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49章 深谈军制(1/2)

张晓还在和李成梁一边聊着,李如松等几兄弟陆续回来。
“这是我的弟弟如樟,还有如桢,如柏和如梅就不用了介绍了。”李如松指着他的几位弟弟说道。
“如樟是宁夏镇的副总兵,如今是回京述职。如桢乃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主官。”李成梁补充介绍说。
“见过两位。”
“张少卿客气。”
“张先生客气。”
“如松,这是张少卿拟的章程,为父已经看过了,你是不是也看一下。”李成梁一边说着一边把稿子递回给张晓。
“张先生,我来看看吧。”李如松接过了稿子看了起来。
“难怪张先生能写出那首大帅练兵歌,原来是胸中早已有韬略。张先生撰写的奥斯曼篇军中有节选版本传阅,这个练新军仿的是奥斯曼的新军吗?”
“确实有所借鉴,不过也不是照抄照搬,这新军说白了,还是要在京营的基础上练起来。”
“这次征战朝鲜,京营号称有几十万大军,但是能用的部队不多,还是从全国各地调集兵马,搞得是捉襟见肘,确实京城要有一支强大的部队作为才好。只是按照张先生你的规划,哪怕只是练一万新军,开销都是不小啊,人人都要装备火铳,这一项下来开支就不小,而且这些装备又要从哪里来,也是个大问题。还有这个随军学堂,如今我大明士子哪个不是要考科举,就算是有从武之心的也有武举可考,武将勋贵的武学又是家传之学,这随君学堂的老师又要从哪里找啊?”李如松提出了疑问。
“子茂将军,其实大明军队如今并不缺乏高级和中级军官,世袭和荫封的军官,武举产生的军官,已经不少。所以随军学堂其实是面向全体士兵,目的就是把这些士兵培养成一个可靠的基层军官和技术兵种。所以随军学堂的老师,其实也不需要学者,只要是能识文断字,又身怀技能,就可以在随军学堂任教。甚至士兵里面有特长者,也可以充当老师。”张晓解释说。
“张少卿,老夫还有一问。国朝的兵制,说白了就是卫所兵制。其他地方的情况我不好乱说,就以辽东镇为例,这么些年的仗能坚持打下来,都是靠着老夫东拆西借,搜罗家丁骨干,建起来一支能打的辽东铁骑,以此为基干,老夫才能和土蛮汗硬碰硬,才能把躲进深山老林里的王杲父子斩杀。可是到了后面,仗是越来越难打,虽然有朝廷粮饷支持,辽东镇的部队也是愈发疲敝,毕竟征战多年,将士皆有懈怠之心。不过不管怎么样,我招募的家丁和铁骑,说白了还是从卫所选拔出来。不能打了,回去总是有地种。当然,收成不稳定,交的各种租税也是不少,但是终究还是自己的地。若是如张少卿你的练新军之法,新军将士还算不算卫所兵,要是以后士卒老了伤残了,或是年纪到了,又要去何处安置?就算他们在随军学堂学了一些东西,出来了还是很难的。要是一群士卒离开了军伍,无依无靠,到时候再四处游荡,要发生什么就不好说了。”
“如果就还是从卫所兵中招募,那无非是另外一种卫所。老夫也询问过京营同僚,当年英宗北狩,京营损失惨重,朝廷紧急下诏号召天下勤王,后来这些勤王的军队很多也就不离开了京城了,被整编为团营。可是到了现在,团营不也是这个不成器的样子。当然,张少卿你要练新军的意图是好的,我在辽东下野之前,也想着要在军中不拘一格擢拔人才,重组辽东铁骑,重振辽镇雄威。当然后面朝廷一纸诏书下来,老夫也就只能安心进京赋闲了。所幸董总兵上任之后打得不错,总算是稳住了阵脚,要不然蒙古人再这么持续袭扰,辽东之地真的要民不聊生了。”
“宁远伯为辽东殚精竭虑,晚辈非常钦佩。新军是不是要用卫所之制,这是朝廷决定的大事,按照我个人设想,恐怕还是要招募为主,要不然还是要用卫所之制的话,看起来花钱少了,也是持续不了太久。”张晓回答说。安置的事情,张晓还是先忽略过去了。毕竟从古到今,军人退伍安置都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怎么做都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