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玄幻魔法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 分卷阅读632

底色 字色 字号

分卷阅读632(1/2)

行为,科举试卷的限制会越来越死。
明朝对科举有两项重要的措施,一是八股文啊,一是馆阁体。
八股文规定了格式,馆阁体规定了字体。前者让科举取士变得僵硬,后者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书法的发展。
但格式固定、字体固定,考官阅卷时才会更客观,尽可能减少作弊行为。
后世科举为了减少作弊,尽可能客观地选择人才,一定也会不断给科举试卷增加条条框框。
“如果科举之初就提高算学的作用,后世皇帝或许能沿用,官员们不至于除了经义两眼一抹黑,庶务全靠幕僚。”
友人们对后世卿大夫居然连算学这种基本的士人技能都能丢掉感到大为不解。
难道后世做官只需要背熟四书五经那也太可怕了
李玄霸道“唐宋进士及第之后还有制科考试,要在专业技能上达标之后才能授官;明清将制科制服规范化,融进了翰林制度。三甲进士进六部打杂,二甲以上赐进士出身的进士先进翰林院学习,每年都会考核,如果几次考核不过就会被遣回原籍。所以当官的进士还算有点本事,举人就不行了。”
明清的史料比较详细,每一科进士的名单基本都可考。进士进入翰林院后摆烂考试不合格被劝退者可不少,和后世一些人考入名牌大学后挂科退休一样。
这也是祖宗干过的,这也是“传统”。
李世民很赞成李玄霸的额外之举“我们大唐的制度不仅要适合现在,也要为后世人奠基。既然算学很重要,那就应该加入科举考核。越是基础,就越应该考核。”
李世民一锤定音,两层科举中都加入应用算学的事就算确定了。
科举加入算学,不一定会激发华夏自然科学的发展。应用数学和理论数学是两回事,前者只是工具。
不过如果朝廷重视数学,或许民间会兴起研究数学的热潮,出现能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真正数学家也不一定。
女帝在科举中加入诗歌考核,造就了唐诗的辉煌。
李玄霸很喜欢唐诗,但他是个实用主义的人,认为写诗写得好和做官没关系。权贵们自己喜欢,多给诗人给钱捧场就成,把诗歌纳入官吏考核,确实对朝堂和百姓没有益处。
宋朝虽然弱了些,在文治方面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宋朝革新改革对科举下手时,第一件事就是取消诗歌考核。
至于这样会不会让“唐诗”不如原本时空辉煌,李玄霸表示,我就在大唐贞观年间唐太宗身后,不服气就来唐太宗身后打我啊。
你不仅要能有时空机,还要打得过我二哥。做不到,那他也没办法,给了机会让你打都不中用。
李玄霸在和群臣吵架的时候,科举已经开始组织起来。
群臣们发现这一点时很无力。
宰辅们都已经去各个郡县亲自监督组织科举,考卷都运过去了,还吵什么晋王殿下就是单纯想吵架吗
李玄霸辩解,他这是尊重同僚。如果有人能辩赢他,也可以取消算学考试。
来吧,我们再战
虽然群臣骂骂咧咧,但心里舒服不少。陛下和晋王还是尊重他们的意见,并不是兄弟俩拉着房杜魏薛等人私下商量,就纲常独断了。
大唐如今的天气很炎热,朝堂上商议的初试时间,正好与后世秋闱一样,定在了金秋十月。
李世民下诏,先连试三年,自认有才者皆可自荐,他要拾遍民间遗珠。
第239章 桂花树上你和我
金秋十月, 桂子飘香。
魏晋南北朝时,不知从哪个喜欢风雅的士人开始,汉宫后苑中的贡品桂花树先走进了官员的府邸, 又进入了民间。如今已经是京中常见的景观树。
如今的长安, 当然没有影视剧中的雄伟美丽。
百姓的房子总是灰扑扑的, 道路上铺着石板也多泥泞,让人不敢细究这些泥泞中的水是哪来的。
桂花如云时,从宫门的高楼上往下眺望, 长安城的街道终于有了几分现代人想象中的韵味。
京城也有童生试。
考生入场的前一日,李玄霸给李世民补贴了点家用,花钱让百姓把考场外的道路洒水清洗。
考场开门, 李世民又从内库里拖出来不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男扮女装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崩铁:我自逐火来,来此斩崩坏 拐个军师接招贤令 被退婚后,捡到一只纲吉猫猫 因为手抖就全点美貌值了[无限] [娱乐圈]手可摘月亮 假白富美有暴富系统[穿书] 天倾之后 京港往事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