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玄幻魔法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 分卷阅读684

底色 字色 字号

分卷阅读684(1/2)

太宗恐怕把苏定方“忘”了。
以苏定方的遭遇可以看出,贞观年间能封爵的人太多了,李世民如果封一个养马的官吏爵位,恐怕不能服众。
但没关系,李世民知道张万岁虽然不擅长打仗,但当个猛将执行命令还是够格。
只要听话,能打,自己身边拴条小狼狗都能立下大功劳。李世民要兑现承诺,只需要把张万岁带在身边为副将就行。
李世民和亲信将领道出了事实。
战马有多重要,为将者不可能不知道。你们都是国公,不需要再赚爵位。张万岁这功劳本可以封爵,但朝中将领没有你们通情达理,眼界远大,看不到繁育战马的功劳,所以朕只能弯道完成承诺,你们要帮朕做好这件事。
张万岁忐忑不安地入队,本以为会遭到秦琼等人的排斥,没想到收到了超规格的待遇,简直和关系户似的,谁砍了脑袋都要分他几个。
秦琼等人不会分其他将领的战功,但自己砍的脑袋送给张万岁,其他人总不可能有怨言吧
大唐国公团帮张万岁刷战功,张万岁在此战后一跃成为郡公,死前还靠着资历被特意施恩升为了国公,有了名将的传闻。
后世史学家挠破头,不知道这个名将怎么横空出世又突然消失跑去养马,难道是生性淡泊名利,对养马情有独钟,不爱打仗
这一段趣味被隐藏在发黄的丹青中,不知道何时会被人发现。
现在,这不过是西域战场上的一段小插曲罢了。
李世民拔营离开,高颎继续镇守伊吾城。
现在伊吾城不仅是大唐与西突厥的边镇,也与高昌等国很近。
高昌等国不满西突厥可汗只顾着扩军,对他们多加盘剥,没有尽心尽力地维护丝绸之路,所以多次向大唐朝贡。当初在大唐城门口跳蹈舞礼的人中就有他们的使臣。
但高颎深知这些小国都没什么脑子。
他们现在虽然臣服大唐,但估计不会愿意大唐真的征服西突厥。
如果大唐彻底掌控西域之路,那么肯定想将最大的利益握入自己手中。高昌等国现在凭借在丝绸之路上的关隘位置获利颇丰,大唐会不会顺手把他们灭了,自己吃独食
尤其是高昌,心里特别慌乱。
高昌和焉耆等国不同,它本就不是纯正的西域之国,而是大汉的边镇。
在魏晋时,守将反复自立,后来建立了高昌国。高昌国即使受了突厥许多影响,仍旧说汉话,用汉字,百姓官员也多是汉人,基本延续汉时冠服。
高昌国全靠西域丝绸之路养活全国,商旅来往频繁,所以消息也很灵通。
一些来自波斯甚至更远的天竺的商旅,将林邑国的消息带到了高昌国,高昌国王便日日为晋王那句“这里本就是汉家旧地,你们该回家了”这句话忐忑不安。
如果西突厥失败,大唐会不会也对高昌国说“这里本就是汉家旧地,你们该回家了”
高颎深知这些小国狂妄又自卑的心态,知道他们的愚蠢,所以一直防着他们趁着大唐追击西突厥起兵反唐。
高颎也不相信东突厥残部。
东部草原虽然已经被分割,已无突厥大可汗。但总会有姓阿史那的人想要再现隋末东突厥的辉煌。
被李世民抓过的始毕可汗等人可能已经失去了心气,但小年轻们没挨过毒打,还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草原上那些老贵族们也可能抱有侥幸心理,对那些叛逆愚蠢的年轻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试探大唐的力量。
等大唐能抽出手来揍这群年轻人的时候,东突厥的老贵族们绝对会迅速出兵,帮大唐镇压叛乱,比忠臣还忠臣。
前提是,大唐腾得出手。
中原王朝和周边蛮夷的关系永远都是这样试探不休,高颎从来不相信他们有真正的忠诚。
只有大唐强盛,他们才会忠诚。
高颎没有问李世民有没有想到这件事,只默默做好了守城的准备。
但李世民拔营的时候,私下告诉高颎“若有不长眼的打来了,高老师辛苦一些,请拔营来寻我。伊吾小城,等大唐军队回师,轻易就可夺回。”
高颎白了李世民一眼“你是在侮辱我吗”
李世民只能无奈地离开,再不敢多劝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男扮女装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崩铁:我自逐火来,来此斩崩坏 拐个军师接招贤令 被退婚后,捡到一只纲吉猫猫 因为手抖就全点美貌值了[无限] [娱乐圈]手可摘月亮 假白富美有暴富系统[穿书] 天倾之后 京港往事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