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玄幻魔法 > 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 千古唯有张居正2

底色 字色 字号

千古唯有张居正2(1/2)

朱棣咽了一口唾沫,小声道“可能可能是大哥哪一辈的子孙无嗣,才叫当弟弟的小宗入继大宗”话没说话就被无语的朱标回身敲了个头栗“你个乌鸦嘴快别咒我的子孙后人了。”
朱元璋却觉得他说得略有些道理,于是浅浅地放过了他。
但心里还是存着一片阴影。
京师怎能迁到北平去
朱元璋是想迁都的,南京太偏向南边了,朝廷对北边的掌控太弱,北地一直动荡不安,天长日久恐生割据之祸。朝臣们提出的迁都之地,有长安、洛阳、应天和汴梁,而他最属意的地方也都在关中,还想着将来要叫标儿去关中巡视,看看适不适合做都城。
可他从来没想过迁都北平。为何他要将几个年长又有军事才能的儿子都分到长城边塞为王自是因为北元残余势力从未被彻底歼灭。朱元璋曾命徐达、蓝玉等开国老将前后八次深入蒙古重创北元,但那群鞑子总如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屡屡死灰复燃
真是气煞俺老朱
老二封秦王,以后就要驻守陕西。老三分晋王,以后驻守山西;老四封燕王,将来就是为了要派他镇守北平北平是面对蒙古残部最前沿的前哨之城,那座城,也是九大塞城之首,怎能为国都
难不成是不知哪一代上标儿无继,叫老四的子孙入继大宗,因世代住习惯了北平,就将京都迁过去了
那不是胡闹么
离鞑子那么近,怪不得会被人蒙古长驱直入打到都城之下呢
但也是国君无能之故那叫嘉靖的定然也是个鳖孙
朱元璋愤愤不平。
还有,那张居正虽然能干,怎还得了个首辅的名号朱元璋心底警惕非常,为了加强集权,他早已废除了宰相,全部活计都自个干。怎么后头听那后人女子说“明只一相,张居正也”,取了个掩人耳目的首辅之名就当他老朱听不出来了么这张居正分明就是大明宰相啊而且那首辅的意思难不成是有数个宰辅,而张居正为首大明朝的宰辅竟然还不止一个么真是荒唐至极那这皇帝岂不是什么都不用干了,成天玩不就成了从某种意义来说,朱元璋也算堪透了嘉靖和万历朝能够半自动化的部分原因。
臣强君弱,何尝不是一种祸患呢
朱元璋又多生了一肚子气。
但总而言之,那张居正好歹还是个好的,能干一年之间充楹国库300万两,又能锐意进取,施行新政、安定边患。这样全面的能臣干吏,哪怕朱元璋都有些眼馋。
这样的能臣,能将那烂泥都扶上墙,若能遇明君,定然更为得力哎,可恨遇到的是老四这不争气的后人,真是糟蹋了我大明的贤臣。
不成,朱元璋决定防范于未然。
“标儿啊,雄英三岁后,就让他到启明殿中,咱要亲自教导他还要叫他多多习武、强身健体。”朱元璋说着说着还有点嫌弃地瞥了眼朱棣,“还有雄英日后的正妃,旁的都不要紧,只要身家清白、品行端正就好。顶顶要紧的是得挑那等身强体壮、屁股大会生娃的女人,这事儿咱要记在祖训里,才不会叫你将来断了承续”
谁家皇帝能把选王妃要屁股大这事儿放祖训里啊
朱标无语“是。”
朱棣委屈“爹,您说大哥就说大哥,瞪我干嘛”
“还不都怪你子孙后人如此不争气,叫咱大明只续了两百多年”
朱元璋耳聪目明,没忘了仙迹中还说大明国祚两百多年,两百多年虽不长,但也不短了朱元璋只在心里唏嘘了一小会儿,便释然了。他自然希望朱家江山千秋万代,但朱元璋是个实在人,也知道后代子孙多有不争气的,那些地主老财家都屡屡有富不过三代的,皇帝家也不能幸免啊他老朱起于微末,朱家王朝能延续两百多年,也不算差了。
随后又想起那后人女子说,明朝两百多年那么多人里头她只喜欢一个叫朱迪的,另一个便是那张居正。嘿,这朱迪也姓朱,也不知是不是他老朱家的又有何功绩,竟能被后人铭记于心啊
顺带,朱元璋也有点含酸。
这后辈女子,怎不知道也崇敬崇敬咱
没咱,能有后头这些不肖子孙么
忒没眼光。
不提老朱略微破防,画面中仍在继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