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唐风流军师 > 正文 第430章 食色·性也(一)

底色 字色 字号

正文 第430章 食色·性也(一)(1/4)

    李丽质好好的哭了一顿,上下左右检查李彦,直到确定李彦除了不能行走以外,其他方面没有问题,才放心的松口气。

    两个人还是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分开这么长时间,虽然李彦上一次入吐蕃也是一年时间,但没有什么风险,可这一次却差点没命,两个人有很多话要说。

    刘武很明智的没有来打扰。可第二天开始,李彦就没时间了,刘武带来了二百多人可不全是侍卫,其中有一百多名是新考上的官员,被他带到西唐。这是李彦信中向李世民要求的,西唐需要大批的官员,越多越好。

    可李世民已然没人可派了,哪个朝代都是官员没地方安排,但贞观一朝出现一个奇怪的想象,那就是吏部每年一次科考,大批选拔官吏,可还是不够用。

    本来世家大族和一些门阀都争着抢着控制,不让开科取士,想延续原来的九品中正制,可需要官员的不是大唐本身境内,只要当上官员就得出外任,去边远的苦寒之地。

    这样一来谁也不愿意去,李世民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开科取士。那些寒门世子只要有机会入仕,有为国出力的机会,是没资格挑把捡瘦的,能被录取已是万幸。所以这些年几乎快成定制,一年一次,每次录取八百多名,但还是不够用。

    为什么?很简单,李书同、李承乾、李泰都需要人员,他们开拓的地方连汉语都不会说,那些地区连文字都没有,哪来的文化?所有的管理者都得从内地派。

    岭南道人口也不多,有文化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只能向父皇伸手要人。虽然李世民万分高兴,可他也没有啊?偏偏魏征、房玄龄、岑文本这些人,什么不能降低标准,非有才学的人不能入仕,以免官员腐化,变成恶吏贪官。以这些为理由,就是不同意李世民什么人都派。

    这样一来,哪有那么多人?十年寒窗读书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连续科考,让读书人本来就不多的大唐更加缺少人才。还有一些从曲江书院出来的,他们所学根本和当官没关系,人家是搞科研的,随便研究点什么就能发财挣大钱,被各商家业主盯得死死的,所以也不入仕。

    当李世民在朝堂宣布永王从西唐传来信,让朝廷向西唐派遣官员的时候,吏部、礼部立马咧嘴,他们哪有啊?再派朝中都不够用了。

    可虽然一个个都摇头,但那得意的样谁都能看出来。连李世民的脸上都能看出来,有些按耐不住的喜乐。国家能出现这样的好事,那可是千古未见。但如此一来,那些文人包括已七十来岁的温彦博,还是一脸的倔强,宁缺勿滥,坚决不同意派遣滥竽充数的人员。

    这一次由刘武领的官员全是从各地抽上来的副职,也就是文吏。这些人都是有点才干的,给李彦派来一百多人。对此李彦也没办法,乔凡明见才一百多人,很是不满。

    李彦让他建五个中心城市,每个地方才二十多人,连三十人都不到,没办法,总比没有强。

    最让乔凡明没办法的是,原来还可以当地提拔一些士绅贵族,可如今吐蕃不行,一来他们不会汉语,不认识几个汉字,二来吐蕃实行的叫什么农奴革命,那些贵族老爷、领主十之七八被杀。还有最重要一点,李彦坚决不让用这样的人。

    那些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连基本数字都不会算的奴隶,他们能干什么?暂时不得不在驻蕃军中调人出任地方官员。可宇文毓在扩军,他手下军人本来就不够用,一个士兵都成连长了,哪有人给乔凡明。

    好在李彦作主的是不分男女的,有很大一批汉族女子进入官员行列,她们总的还懂得多一些。为此还有不少西海、松州和西域的人跑来。李彦说是马上走,但太多的事让他不能离开。

    一直拖了一个多月才把各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重生神婿 嗜血傲魂 我有一座竞技场 明清特勤组 神医娇妻又被爆马甲了云司绾江慎尧 神豪从军训主播开始 恋综女嘉宾是我前女友 系统送我一见钟情 第一财阀林阳冯真真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