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其他小说 > 神话版三国 > 第四千零一十九章 巧合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四千零一十九章 巧合(2/3)

挠头,“那个孔明,将你弟弟做的那个京畿地区社会调查报告拿给我看看,我研究一下。”

        从元凤六年开始,陈曦就说是给北方郡县要搞本地厂矿建设,然后依靠物流摊平各地的物价,让乡镇的物价和城区物价一致,且让双方大体享受到同样的社会资源等等。

        物价一致这个没什么好说的,这个陈曦是能做到的,毕竟很多刚需物资,陈曦一贯都是国家调控,虽说不至于闹到和苏联那样,直接价格倒挂,导致国营生产的大列巴比从农民手上收到的小麦还便宜,进而导致苏联农民用大列巴喂猪……

        可大体上刚需物资的价格,在每年核算的时候,都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虽说不能保证非常合理,但大体上物价是保持一致的。

        而物价一致之后要做的,其实就是收入尽可能均衡,这一点陈曦是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了,实际上哪怕到后世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乡村的基建水平在那里放着,缺乏大规模人力密集型的工厂。

        城市的话,哪怕是当前最垃圾的郡府,实际上也有不少的手工作坊,以及国营的制作业工厂,这其实是双方收入最大的差别。

        理论上乡村百姓的土地产出是消除双方收入差距的补贴方式,可实际上按照物价计算公式的话,土地产出的作物价格除非是成倍增加,才能消除这种差距。

        问题在于粮食作物和其他产品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前者属于社会必需品,原材料,一旦源头涨价,会导致整个流程出现崩坏型的涨价,进而出现各个环节的价格冲击,最后反馈出来全都是社会问题。

        这种情况,陈曦自然是完全不能接受,所以动粮食价格是不现实的,陈曦宁可直接给农业进行补贴,都不会直接动粮食价格,这东西一旦动了,很可能全国所有产品的物价都被迫升值。

        衣食住行这种东西,碰一个,其他关联的都会发生动荡,尤其是这种源头性的东西,碰一下是非常要命的。

        故而陈曦从元凤六年提出调整城乡差距,继续做大汉室产出计划的时候,就没想过动粮食价格,而是考虑如何给地方乡镇增加本土低附加值加工厂,尤其是生产一些便于销售的东西。

        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大蛋糕,至于利润不利润,其实不重要,在这一过程之中,只要让百姓生产出来,能给百姓发钱,就是成功。

        这些产品只要不是太烂,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渠道销售出去,再不济也可以收起来作为本地福利发放给当地人。

        只不过这件事很难,难怕陈曦现在面临的情况要比后世简单多,至少陈曦早早的完成了第一阶段,也就是所谓的集村并寨,使得人口集中,能支撑起乡镇制造业的发展。

        可就算如此,想要继续搞下去也没那么容易的,光是第一阶段的社会调查,就需要花费不少的经历,而且为了后续能不让自己花费更多精力,第一阶段,陈曦无论如何都需要建设一个样板。

        虽说拿京畿地区作为样板并不好,很容易让地方官僚生搬硬套的时候出现一些意外,而且大环境的不同,很有可能导致这种抄袭在某个环节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进而导致彻底垮塌。

        再加上一些官僚秉持对上级负责,而非是对本地百姓负责的行为,这种乡镇加工厂建设的过程之中,可能也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外加还可能出现官僚无视本地环境瞎搞,胡乱引进其他地方先进经验等等,总之别看好处多多,坑也多的不像话。

        至少陈曦现在就能想起来几十种在未来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不过就算有这么多的隐患,陈曦依旧会继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