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玄幻魔法 > 儒神在上 > 第62章 苏毅的推断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2章 苏毅的推断(2/4)

说:“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告子认为食色是性,这是一个正确的根本命题。他说:“义,外也”,也是正确的。至于仁内之说则有问题。但孟子对仁内之说并没有表示反对,对义外之说则极力反对。至于食色是性则孟子并没有表示异议。但除仁内之说不对外,告子也还只知道“生性”而不知“习性”。  这是苏毅能够知道的,所有关于告子与孟子辩论的内容了。  而《孟子》一书之中,一共有两次提及四端之说。  一次在《孟子·公孙丑上》,为一般性的论述,没有涉及到四端说形成的背景和原因;另一次在《告子上》,其文云: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叟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从这次谈话看,孟子提出四端说同当时人性善恶的争论、尤其是同告子的辩论密切相关。孟子主张性善论,故提出四端说予以论证,同时对告子等人的观点进行批驳。  从这个内容来推断的话,苏毅觉得,孟子提出四端之说最可能的时机便是与告子第一次辩论时候提出来的。  那么,推测到现在,依然还是无法确定具体年限的,梳理一下孟子游学的时间线,苏毅发现,《孟子》一书中,曾经写到,孟子于公元前330年,游齐。  如果告子真的存在,且与孟子在稷下辩论,可以推测出来,告子乃是稷下学宫早期学者。  他的人性论和另外几种人性理论在当时较有影响,重视人性之辨的孟子一到齐国稷下,能够不面对这个问题吗?  会在稷下待很长时间,才去与之辩论人性的问题吗?  或许会,但是有一点也要特别的注意,那便是,作为人性善论代表人物的孟子到达稷下,就算孟子想要低调,但是那些持人性恶论的稷下学宫学者们,会让孟子低调下去吗?  不会的,他们一定会主动的去挑战孟子的学说,当时孟子地位超然,若真是以他们坚持的人性恶论压过了孟子主张的人性善论,他们这些人,也必将流芳千古。  假如苏毅推测的这些都是正确的,那么,孟子与以告子为首的稷下学宫众学者的第一次辩论,应该就是公元前330年,孟子到达稷下的时候,但具体是几月几日,这个没有办法确认了,而且这个问题,也没有问的那么详细,大概确定年份就可以了。  如果苏毅推测的这些并不正确,或许还有其他的答案,苏毅却不管这些,他只相信自己的推断,苏毅在这道题的答题处写下了“公元前三三零年”四个字。  做完这道题之后,苏毅不由有些感慨起来,不愧是乡试的综合卷,从第一道题目开始就设坑,后面的许多题目也是如此,很多题都很难,很容易将人绕进去,一旦被这些题目绕进去的话,铁定很难推测出来正确的答案。  到倒数第二道题,这种困难程度,更是达到了顶点,简直有些丧心病狂啊,不过这就是科举考试,这个世界上,最精英的一批人参加的考试,想要在这些人之中脱颖而出,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要面临的考验,也是非常困难的。  苏毅看向了最后一道题。  这个世界是什么形状的?  看到这个题目之后,苏毅愣了愣。  天运大陆的面积比地球大了几万倍甚至十几万倍,无边无际,就算文位高深的修炼者,穷其一生,也无法将天运大陆各个地方探索清楚。  漫长岁月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男扮女装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崩铁:我自逐火来,来此斩崩坏 拐个军师接招贤令 被退婚后,捡到一只纲吉猫猫 因为手抖就全点美貌值了[无限] [娱乐圈]手可摘月亮 假白富美有暴富系统[穿书] 天倾之后 京港往事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