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宋有种 > 第139章 童贯!他怎么来代州了?(中午再两连更吧!)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39章 童贯!他怎么来代州了?(中午再两连更吧!)(2/3)

   有儿子要培养?

        好啊,给大王当“带御”,前途似锦啊!

        总之,一连串的幕后交易,都由陈记去搞定。

        而原本的河东兵马副总管王禀则被赵楷封为右都统制,和何灌一样,成了不直接带兵的“大神”,不过他的儿子王荀和赵楷关系很好,早年也在皇城司干过,所以不愁没有兵带。

        耶律余睹、刘晏、杨惟忠三人则分别得到了军事参议官、新军统制(负责招募和训练新兵)、马场统制(负责建立和管理马场)的差遣,实际上也不再带兵。

        余睹带来的契丹(其实也有汉人、奚人)兵和刘晏、郭天女带来的燕地汉儿混编,现在由刘菩萨、董金刚二人分领。

        刘菩萨是刘晏的从弟,所以刘晏并不算完全失去兵权。

        而杨惟忠的养子康安国(杨惟忠本名康炯)则代父掌兵,出任了正将。

        只有耶律余睹这个降将真正失去了兵权。

        而王禀、耶律余睹、刘晏、杨惟忠这四个老将虽然不再直接带兵,但是他们的军事经验非常丰富,熟悉宋、辽、西夏甚至金国的军制和战法,也熟知各种步骑战术。

        所以他们几个加上一个很会纸上谈兵的陈记,就形成了辅弼赵楷的参谋团。

        韩世忠则是赵楷的头号大将,对现下赵楷一系的军队情况最为熟悉,当然也要参与整军这样的大计划。

        在这六人的合力谋划之下,到了六月,赵楷的天策六军,总算按照一套新的军制草草编成,而且还进行了一些时日的集训......怎么精锐是不敢说的,但是临阵磨枪,不快也亮嘛!

        至少看着有点像了!

        既然有点像了,当然就要出兵去吓唬人了。

        不是去吓唬金人,金人的主力早就从河东地面上撤退了,只留下少量在河东之战中投降的原宋军部队守在代州的雁门、繁時两县,和赵楷对峙,算是守着金兵再入河东的门户。

        在赵楷刚入太原那会儿,他一方面要推动清田检地,一方面要整顿和扩充军队,实在也没有余力去攻打雁门、繁時。

        而如今......清田检地已经渐入“深水区”——因为之前被金兵赶跑的士绅地主有些个开始返回太原、汾州了。他们中的一些人想要收回土地,所以和赵楷派出的营田官发生了冲突,不少地方又搞出人命了!

        被打杀的不是“安慰奖进士”就是他们的子弟,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诗礼传家的门第,如果搁在大宋天下太平的时候,官司还不打到御前去?

        现在当然没人敢去开封府敲登闻鼓了,不过还是有不少孝子抬着尸体和孔子的牌位往太原而来。

        而赵楷不愿意,也不可能向他们让步。

        因为赵楷根本不可能靠河东、河北部分州郡的税收去养活他的军队——如今他在河东有六万军队,在河北还有三万军队,总共有九万大军!这还不包括那些“发包”出去的州府军地面上的宋军。

        那么多的军队,光是粮饷物例的开销,一年就能达到几百万贯之巨!如果还要“放赏打仗”,一年搞掉一千万都不算多——这还是打本土防御战的花销,若是要出境远征,还得算上后勤转运的巨大支出,开销再翻个几倍都是正常的!

        所以原有的先“收税敛财”,再“花钱雇兵”,最后“放赏打仗”的路子,对赵楷而言是根本走不通的!

        他的这个军政集团要存在下去,就必须抢了士大夫们的土地再分配给当兵的。

        不过赵楷在太原、汾州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