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贞观俗人 > 第954章 马过蓝关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954章 马过蓝关(2/3)

想进卫公的幕府,因为这是条终南捷径。
     进入卫公幕府,比明经、进士的科举入仕还要更快捷,尤其是对一些既没背景,又没能力高中进士的士人来说,有些人蹉跎半生郁郁不得志,可只要能得到卫公欣赏,就能时来运转的。
     在卫公这里,并不完全看重你的出身,更看重的是你的才干,不管你是什么才,只要你有一技专长,不论是善诗词歌赋,还是擅长工艺建筑,又或者是勇猛能打,还是说擅算术理财,精通律法诉讼等,都能有发挥之处。
     这些年,无数不得志的士人都想成为秦琅的幕僚、宾客,只要进了卫公幕府,马上就能有份丰厚的待遇,更别说还有光明的前途。
     所以大家也都希望卫公能够圣眷昌隆,官运亨通。这年头,虽然门阀贵族豪门都喜欢招门客、幕僚,可又有几个是真正善待幕僚,能够真为幕僚安排前途的呢。
     有些人你给他干一辈子,最后也没有个安排,不少人只是好个礼贤下士的名声,或者只是喜欢养士以充门面,并不会怎么真正用人。
     有人曾说,隋唐是士族门阀最后的荣光,确实如此。
     虽然隋朝开启了科举制度,李世民更加将他发扬光大,但事实上,科举取士,如今依然只是大唐取士的一个渠道之一而已,甚至科举取士占国家取士用人比例的很小一个部分。
     大唐的科举到如今,已经发展出了十几科,其中常科的几大科中,进士科份量越来越重,其他明经明法明算明律明书明医等地位渐低,至于说明道明佛这些专为控制佛道而设立的科目,更不用说了。
     除了进士和明经两科,其它的已经沦为取吏之道。
     可就算是进士科,如今实行三年一科的常制,通过县试乡试会试这三级考试制度,最终层层选拔,秀才、举人、进士,但一科录取进士不过三百左右。
     对于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说,三百人实在不值一提,更不用说,通过科举录取的这些进士,除了一甲前三名会格外重视外,能进入秘书监里做个校书、正字,就算是二甲进士,也只能先在京师三省六部百司衙门里,授从九品小官做起。
     至于说三甲进士,这些人就更得在国子监里再回炉再造个一年,然后经吏部试,通过之后,还得再京师衙门实习一年,期满考试合格之后,再授官。
     但往往还得侯选,就是得看有没有给你的位置,有了才授,没有就继续候着,往往三五年未必都有一个位置。
     造成这种候选难候的关键原因,还是大唐留给这些进士们的位置不多,一甲的还能留部,二甲的实习过后也顶多安排到县里从录事、主簿、县尉这些职务做起。
     如明清时那样,一中进士就授个七品芝麻县令这种事,在如今不可能发生。
     县令是一县主官,没有点实实在在的政绩,和足够时间的资历,是不可能直接授县令的。
     三甲进士更多的都是安排去当录事,甚至是曹佐这些可能都不入流的官职。就这,都还有名额限制,更多的位置是要留给其它渠道录取的士人。
     大唐如今取士几大途径,勋戚贵族高官们子弟以门荫入仕,这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只要是能当到五品以上职官,子孙都有机会获得门荫入仕资格,这项制度可谓是对贵族官员们最大的照顾,保证了一个个世族显贵的诞生和维续。
     其次就是举荐制度,又称荐举制度,上到宰相下到县令,都有向朝廷举荐人才的义务和权力。
     这些举荐的人才,通过层层考核后,授予官职。还有专门的举荐科举考试的名额,称为乡贡生。
     官员们举荐人才,也是要负有一定责任的,所以并不是随便举荐,一般情况下都是举荐自己知晓熟悉的人才,但更多的时候,官员们也会优先举荐自己的亲朋好友门生故旧等等,最起码也是举荐自己的门客幕僚,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空想具现的大贵族 星际第一保护精灵 穿成极品丈母娘,女婿带我躺赢了 让你谈恋爱,你把女明星气破防? 你在叫谁哥哥[电竞] 四合院之我的东北农家小院 绝世龙帅萧子宁白惜凝全文完整版 我家世显赫躺平不过分吧季怀安红莲陆韵儿 名柯必死人设如何生存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