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四十四章 祸害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四十四章 祸害(1/2)


    夏末的一个上午,鄱阳西郊,湖畔水榭,一群郊游的年轻人,正在议论时事。
     所谓时事,既不是新平白瓷,也不是乐安铜矿,而是珍珠。
     一名样貌英俊的年轻人,朗声说道: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其先三世为郡吏,并伏节死难。尝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
     “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址郡界。”
     “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
     “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此即为‘合浦珠还’的典故。”
     年轻人说完,看向在座同伴:“那是汉时故事,未曾料,我竟然能亲眼看到,以珍珠之役祸害百姓之事。”
     “合浦郡在岭表南海,结果在大江之滨、彭蠡湖畔,居然也会发生这种事!”
     一人起身,向那年轻人说:“沈郎,我听说范府君曾经上表,极力反对少府寺在鄱阳郡设珠官,盘剥湖畔百姓,奈何..”
     沈郎君点点头:“是,我也听说了,奈何,少府丞徐驎竟然巧言令色,说彭蠡湖河蚌众多,采集甚易,于是,唉...”
     这位沈郎君仪表堂堂,说话气势与旁人截然不同,在场年轻人痛骂“珍珠之役祸害百姓”之余,心中都感慨:
     ‘果然是吴兴沈氏子弟,言谈举止,与众不同,又有才学,熟读典籍。’
     别的不说,就说方才背诵《后汉书》一段内容,他们读书多年,都不一定知道汉时循吏孟尝事迹,这位沈郎君,谈着谈着,信手拈来。
     黄大车幺子黄四郎,此刻也在座,想起自己听到的种种消息,愤慨不已:“此事,我也有所耳闻,据说,是一小人为了讨好少府丞,才出此主意。”
     沈郎君看着面若冠玉的黄四郎,饶有趣味的问:“我游学到此不久,不知黄郎可知此事详情?”
     “略知一二。”
     黄四郎说完,看着在座同学,说起自己知道的内幕。
     年初,新平有人烧出白瓷,于是官府设官冶,而且朝廷派人来督办,来人是少府丞徐驎。
     其人名声很差,据说是“三蠹”之一,到了鄱阳新平,却有苍蝇循着味道而来,却是昔日郡廨鱼梁吏,有‘铁骨李三郎’之称的李笠。
     这个李笠,当年接连涉及两件大案,因为不屈刑罚,故而得名。
     结果,此人想富贵想疯了,见京城来的大官到了鄱阳,便迫不及待讨好,而负责官窑事宜的刘德才,是其世叔,于是,得以巴结少府丞。
     他没别的本事巴结,便不顾彭蠡百姓生死,说彭蠡湖大量出产河珠,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并未引起朝廷重视。
     只要少府丞给他机会,他就能保证每年向少府寺缴纳河珠一万颗。
     “此人面相忠厚,实则奸诈无比,自家也是以打渔为生,知道采珠不易,却不顾同村、同乡生死,为了自己的富贵,竟然....”
     说到这里,黄四郎义愤填膺,最近一段时间,鄱阳地界关于河珠之役的消息有很多,无数人都在痛骂李笠这个祸害。
     因为李笠如今是少府寺尚方署的珠官,负责彭蠡湖区的河珠采集事宜。
     彭蠡湖里,确实有大量河蚌,也确实能采到河珠,但采集起来真不容易。
     河蚌不比海蚌,产珠极其艰难,也许需要捕捞数百个河蚌,才能获得一枚河珠,那么,为了完成这每年一万颗河珠的劳役,沿湖百姓,要遭多大的罪?
     采集河珠,虽然不及采集海珠那么凶险,但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寒冬时节,下水捕捞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