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五十一章 所见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五十一章 所见(1/3)


    国子学策试前一日,秦淮河畔,朱雀航(桥)旁,书市里,李笠正在看书。
     他看着手中一卷卷手抄本,惊叹这个时代文学的兴盛,也惊叹文化传播技术之落后。
     这个时代,书都是一卷卷的,没有“本”的形制;书籍上的字,全都是手写上去,没有“印刷”这种说法。
     雕版印刷术还没出现,书籍传播全靠手抄。
     加上纸贵,所以书籍的价格不便宜,而手抄本书籍的质量参差不齐,错字别字漏字在所难免,很容易误导读者。
     加上没有“出版社”,许多书籍想买都不一定买得到、买得全,严重阻碍了文化知识的传播。
     即便如此,建康朱雀航旁边书市依旧热闹,各家书肆出售各种书籍、画作、日历以及各种纸制品。
     有需求,就会催生相应的产业,巨大的需求,导致佣书(抄写书籍)业兴旺发达,无数家境拮据的读书人,以给人佣书为生。
     官署里有专门抄写的书吏,书吏有时又做兼职,给书肆抄书。
     书商为了利润最大化,大量雇佣抄书人,抄写热销的书籍,官宦人家也雇佣抄书人,将自己借来的书快速“复制”,亦或是将自家藏书“备份”。
     寺庙同样雇人抄写经书,所以“人形印刷机”的需求很大,维持着欣欣向荣的“文化市场”。
     一旁,书肆伙计见这位挑了半天书,结果好像没有要买的意思,心里恼火,但面上极力挤出笑容,问:
     “郎君想要什么书?小店虽然不大,但书籍种类繁多,想来一定有郎君要买的书。”
     李笠瞥了一眼这伙计,看出对方有些皮笑肉不笑,便说:“《春秋》有么?”
     “有,不过不知郎君要的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都要。”
     “有,小店都有,不知郎君还要不要注...”
     “全都要,多少钱?”
     听得客人如此豪迈,伙计激动万分,忙不迭点头,讨价还价之后谈妥,几乎要飞到掌柜那里,招呼其他伙计一起备书。
     看着喜上眉梢的掌柜,李笠觉得良心好受了一些,他买书,不是为了走文学路线,而是要长点见识。
     李笠当然不是文盲,作为现代人的原因,掌握了许多知识,这些知识及见闻在这个时代无人能敌。
     但以这个时代的标准来衡量,他就是文盲。
     对此,李笠不在乎,但在乎的是被人当面“明夸实骂”时,自己却听不出来。
     读书人骂人的套路很多,骂人不吐脏字,最嚣张的就是骂人别人还听不出来,甚至还以为是被夸,喜滋滋的。
     李笠不奢求自己‘学贯古今’,只求达到郡学学生的水平,平日里和人打交道,好歹听得懂对方借古喻今时,到底是夸自己还是骂自己。
     那么,五经之中,记事的《春秋》、记言的《尚书》,就是不错的读物。
     李笠打算平日里看书以作消遣,调剂一下心情,否则整天想着赚钱会走火入魔的。
     然而他的闲暇时间有限,考虑到关公《春秋》不离手,夜下挑灯看书逼格满满,于是李笠决定读《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经,指的是儒家典籍,《春秋》由孔子编修而成,以鲁国史料为基准,记录春秋时期二百余年的历史。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两万余字却记录了将近三百年历史,若无注释,则难以理解,而解释“经”的著作,名为“传”。
     李笠从刘德才那里知道,对《春秋》进行解释、补充的书,传世有三传,称为“春秋三传”。
     即左丘明所著《左传》,公羊氏所著《公羊传》,谷(穀)梁氏所著《谷梁传》,三传注释《春秋》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其中《左传》偏向历史人物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