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七十章 不学无术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七十章 不学无术(1/2)


    私第,黄四郎愣愣坐着,回想着前日,驿站里避雨的经历,脑海中浮现对方那似笑非笑的面容,耳边回荡着李笠的声音:
     “郑庄公六年,楚国攻申国,申国,为武姜娘家。”
     “郑庄公二十二年,段起兵,被郑庄公击败,即鄢之战。”
     “郑庄公二十二年,卫国攻郑国,即禀之战。”
     “郑庄公二十三年,郑国攻卫国,即郑攻卫之战。”
     “你们连这四战都不知道,还敢说通读‘郑伯克段于鄢’?还敢说这个故事和楚国没关系?”
     “这四战,说明‘郑伯克段于鄢’,并不是简单的母子、兄弟矛盾,而是权力博弈,诸侯利益纠葛,你们读书读出这种肤浅的理解,唉...”
     黄四郎收回思绪,看着手中书卷。
     郑伯克段于鄢,但凡读过《春秋左传》的人,那一定会知道这个故事:
     郑武公夫人,为申国国君申伯之女,姜姓,因为嫁给郑公,郑公死后谥号是武,后人称这位申伯女为“武姜”。
     武姜生长子,因为难产差点一尸两命,故名“寤生”,后生次子,名“段”(或共叔段)。
     武姜极其讨厌长子,十分宠溺次子,于是多次鼓动郑武公,废长立幼。
     郑武公崩,嫡长子寤生继位,即为后世所称郑庄公或郑伯。
     但是,武姜处心积虑要扶段做国君,甚至为次子从长子手中讨要到了京邑这个大城作为封地。
     双方矛盾经过二十来年的激化,最后爆发。
     郑庄公二十二年,段起兵夺位,袭击国都,武姜打算给段做内应,开城门。
     但是郑庄公击败了弟弟,弟弟逃亡卫国,然后郑庄公将母亲流放,立了黄泉之誓,一年后,思念母亲,挖地道,在地道里和母亲相聚。
     黄四郎读书时,先生讲解,说故事讲的是母与子、兄与弟的恩怨情仇。
     但李笠的见解,是这个故事的后面,蕴藏着权力争斗、诸侯国之间的利益纠葛,旁证,是四场战争。
     郑庄公六年,楚国攻申国,申国,在郑国南边,因为挡住了南面楚国进攻中原的要道,所以常年面临楚国的威胁。
     武姜见娘家被楚国攻打,虽然楚国未能得手,但申国形势危急,所以心急如焚,然而长子、郑庄公似乎不怎么用心帮申国。
     于是,武姜坚定了更换国君、让听话的次子段做国君的决心。
     郑庄公二十二年,段起兵,被郑庄公击败,此为鄢之战,段逃亡卫国,武姜被郑庄公流放,扬言“只能在黄泉之下相见”。
     郑庄公二十二年,卫国攻打郑国,发生禀之战,郑国的城池,被卫国攻占。
     这下,郑庄公焦头烂额,因为他流放了母亲武申,和南边的申国关系闹僵了,而周天子的王师驻扎在申国,提防南面楚国。
     现在,卫国从北边攻入郑国,若南边的申国国君申伯,乃至周天子认为他流放母亲大逆不道,以此为借口进攻郑国,那么南北夹击之下,郑国要完。
     为避免如此局面,郑庄公必须将母亲武姜接回来。
     然而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要收回来,很难,很丢脸。
     还好,有大臣识相,在酒宴上给郑庄公台阶下,让郑庄公当众说出思念母亲的话,然后顺势献计:挖地道。
     于是,郑庄公和母亲武姜在地道中重逢,母子抱头痛哭,应了“黄泉之誓”。
     现场一群作见证的大臣赶紧奋笔疾书,将这感人肺腑的场面记下来,然后让周天子知道。
     周天子知道郑庄公把母亲接回来了,是大孝子,既然是孝子,那就一定是忠臣,于是让王师协助郑国,将卫国军队赶走,然后郑国趁机反攻卫国。
     便是郑庄公二十三年,郑攻卫之战,也正好是黄泉之誓实现、郑庄公和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