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四十七章 雨过天晴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四十七章 雨过天晴(1/3)


    下午,一片素白的鄱阳王府里,身着丧服的萧嗣,送几位叔叔出去,临登车,在正门外交谈。
     萧嗣奇迹般的回到建康,逆转危局,让惶惶不安的南安侯萧恬、武林侯萧谘等鄱阳王的弟弟们,喜极而泣。
     这段时间以来的风声鹤唳,让萧恬等人寝食难安,只要府邸外面有稍微大一点的动静,就以为是大队兵马来抓自己。
     而每一天,都有坏消息传来:又有人出首,拿出所谓的物证,指控鄱阳王兄弟图谋不轨。
     这种等死的感觉很糟糕,对于萧恬等人来说,就是度日如年,他们这些年来,结下不少仇怨,一旦被清算,怕是要被落井下石。
     还好,萧嗣赶回来了,一番运作之后,雨过天晴。
     萧恬兄弟不清楚侄儿是怎么办到的,但事实就是,朝廷取消了张榜悬赏,对于已经出首的人,不赏不罚。
     南海王萧大临,在宫中“小住”几日后,安然回府,得了个清贵的职位,已经靠边站了。
     杀害萧范的那两个凶手,建平王萧大球、绥建王萧大挚,因为自己拿不出有力地证据,无法证明自己对萧范的指控属实,罪无可赦,已被赐死。
     萧范遇害身亡,其“录尚书事”的任命,顺理成章“还给”湘东王萧绎。
     太尉、湘东王萧绎,如今转太傅,录尚书事,总领朝纲。
     当初萧绎就是辅政藩王,后来因病交权,由鄱阳王萧范录尚书事,如今萧绎再次录尚书事,等于是“权归原主”。
     而继任鄱阳王爵的萧嗣,转中抚将军,此为军号第三十三班的重号将军,只授予在京官员,统领军府营兵(部分),镇守建康。
     如此任命,别有深意:分兵权,掣肘总领朝纲的“录尚书事”。
     为此,小皇帝(太后)得几位大臣建议,对萧嗣“夺情”。
     萧范去世,作为嫡长子的萧嗣,按说要为父受丧,不能担任职务。
     但是,因为当年旧例,继位为鄱阳王的萧嗣,“夺情”后任中抚将军,镇守京城,为国分忧,不能守丧。
     守丧之责,由他的弟弟们分担。
     所谓的“旧例”,指的是三十多年前的一件事。
     当时还是鄱阳世子的萧范到益州上任,经过荆州时,时任荆州刺史的鄱阳王萧恢(萧嗣的祖父)去世。
     按礼,萧范应该护送亡父灵柩回京,并为父守丧。
     但是高祖“夺情”,让萧范继续前往成都任职,而萧恢的灵柩,由其他儿子护送回建康。
     有了这个旧例,此次小皇帝(太后)“夺情”,让继位为鄱阳王的萧嗣,担任中抚将军,掌管一部分军府营兵,镇守建康。
     如此安排,是很正常的权力制衡,目的是掣肘录尚书事的湘东王,以防有变。
     可以说,萧嗣在太后看来,还是可以信任的,不然不会把城防职权,分给萧嗣一部分。
     这一点很重要,涉及到建康城内的兵权制衡。
     建康分为外城、内城,内城即台城,台城里是各部官署、武库、太仓,以及皇宫。
     皇宫禁卫将领,多为东宫故人,听命于太后,所以太后对宫禁有把握。
     却依旧要提防有人控制台城禁卫,对皇宫实行“关门打狗”。
     如今五位辅政大臣,不是尚书令却录尚书事的太傅、湘东王,有“关门打狗”的可能,必须对其掣肘,即分兵权。
     掌机要、诏诰的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以及分管尚书省事务的尚书侍郎,这三位辅政大臣,并不掌握兵权,无法在兵权上掣肘湘东王。
     管着台城禁军的领军将军,为辅政大臣之一,其立场如何,关系着台城被谁控制,虽然有制局掣肘(无制局调令,领军无法调兵),却并不是万无一失。
     所以,太后需要另一个人,统领部分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