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明末边军一小兵 > 正文 第486章 激斗(上)

底色 字色 字号

正文 第486章 激斗(上)(2/3)

收留下来,将马匹围成一圈,护卫那些受伤的夜不收,还有那些阵亡的遗体,一些马匹辎重等,余下的三十三人,随他出战。

    几乎每个人,都拔出鞍桥皮套上的各把手铳察看,看火石情况,火药是否会泄露出来等。

    近距离搏战中,靖边军手铳极利,可轻易破开多层重甲,这又不是暗杀偷袭,自然不会放弃长处,使用弓弩。

    而且手铳燧发结构,击发也非常便利,这面对面搏斗的,没必要担忧惊动四周。而且铳声响动,说不定附近的明军哨骑听闻,急急赶来救援。

    这些出哨的夜不收,个个都有三四把手铳,往日里,他们的手铳使用亚麻布包裹弹丸,不使用定装纸筒弹药。

    不过后来军工厂加以改进,加大了纸筒口径,虽然连纸筒带弹丸塞进铳管,需要耗费很大的力气,不过也使弹丸火药紧紧塞入铳内,不会因为铳口向下,或是马匹的颠簸而泄露出来。

    他们个个能熟练使用燧发手铳,仅在片刻中,就一一检查完毕,重新将各把手铳插入皮套。也有人不对,将通条取出,重新将里面的弹药夯紧。

    很快各人准备妥当,皆一手持铳,一手持着兵器,眼中凶光湛然。

    作为夜不收,他们马术娴熟,仅用双腿,就可以驱使控制马匹,这样两手就可解放出来作战。

    ……

    谢一科同样检查装备,很快的,他左手持铳,右手持上一根马槊。

    放眼,各夜不收使用的兵器五花八门,长短皆有,不过很多人同样使用马槊。

    马槊是马上搏击利器,与长矛不一样,槊杆普遍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冲锋刺中敌人时,槊杆会向上弯曲。吸收掉部分冲锋的能量。而且瞬间槊杆还会回弹,将敌人尸体弹走,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

    否则那种硬质的长矛马枪,冲锋攻击到敌人的时候,那股巨大的冲击力,就不定就作用在骑士的手上,一不,这手就废了。

    这是东方兵器与西方不同之处,可以避免西方骑士那种因巨大冲击力,导致不得不丢弃长兵器。换成剑的一次性用法。

    当然,马槊如此优良,制作时也颇为不易,槊杆皆是破竹成篾。搓成一小杆后不停漆油,漆一层晒一层,晒干再漆,一直漆晒到合适为止,刀剑砍上去有铿锵声响,方才截出需要的长度。

    然后装上槊头,尾上装上铜锭,由尾部前往槊身三分之一处悬绳,如此槊身平衡,一杆马槊。也才制作出来。

    因为制作复杂,靖边军中,也没装备多少,放眼明军中,一般也是将门世家出身的武将才有使用,劣质的马槊不算。

    当然,白蜡杆也有马槊的优点,然比起马槊,白蜡杆更加难得。天然的白蜡杆偏软,不适合做枪杆。只有特意种植才行,还需溜直,没有疤痕和虫眼,珍贵程度,也只有明军中一些高级武将才有。

    眼下靖边军的骑兵及夜不收。己经算是大明使用马槊最广泛的军队。

    不过马槊使用的技术含量也很高,快速运动中的瞄准与抢先、刺击目标以后的脱离、刺击的深度与角度等等。都饱含众多的学问,等闲人等,发挥不出马槊的威力。

    除了靖边军的夜不收,还有骑兵中的悍卒,一般的骑士,都不得装备。

    ……

    看对面的鞑子己然离得不远,不到二百步。

    此时天色大亮,更看清他们的样子,个个髹漆的铜铁盔之下,是一双双暴戾的眼神,他们持着各样兵器,或虎枪,或挑刀,或狼牙棒,或重剑铁鞭等,腰间佩着巨大的弓箭囊。

    各人黄色的对襟泡钉棉甲上,皆是油污汗渍种种,这是因为长年的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