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1911再造中华 > 第746章 外交斡旋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46章 外交斡旋3(2/3)

,再加上塞尔维亚自身军工实力也有限,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做到给每一名进入军营的士兵配发一支步枪,很多士兵连军装都没得发————因为仓库里实在没这玩意儿,士兵们入伍的时候穿啥,上战场的时候就穿啥,妥妥的乌合之众。

        面对来势汹汹的奥匈大军,塞尔维亚人心里都挺慌,他们只能寄望于在战场上打几个胜仗,再加上法国、俄国等强国从中斡旋,把奥匈逼回谈判桌去。无数塞尔维亚青年就是抱着这么一个朴素的愿望走上了战场。

        结果,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场铺天盖地的厄运。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奥匈虽然兵力庞大,但装备落后,战术更加差劲,三次主动向塞尔维亚发动进攻,三次被塞尔维亚人打退,尤其是第三次,那简直是兵败如山倒。如果按这个剧本来,那么塞尔维亚人还是可以自傲一把,毕竟他们击败过一个列强。可惜的是,在这个时间线上,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

        一切都是德国搞的鬼。

        1913年5月,德国和奥匈帝国秘密举行了一场军事演习,德国方面出动的是一个全面换装了半自动步枪、轻机枪、通用机枪和迫击炮的掷弹兵团,有二十几架飞机提供侦察和空中掩护,而奥匈方面出动两个精锐部队师,兵力是德方的六倍。

        演习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奥匈在短短三天内就丧失了战斗力!

        面对这样的结果,不光奥匈方面傻了,德国方面也傻了:这就是我们的盟友?我们的盟友居然菜到了这种地步?

        反应过来的德国果断制订了一揽子的军事援助计划,派出大批军事顾问协助奥匈进行军事改革,同时将大批换装下来的毛瑟步枪、mg-08重机枪半卖半送的甩卖给奥匈,连毛瑟步枪的生产线都送了两条,帮助他们实现装备统一。奥匈方面也努力提拔年轻军官,加强基层军官的培养力度,大力提拔精通德语的人才,以确保指挥顺畅————奥匈的民族实在太多了,一支军队里的士兵操着十几种语言,简直让人抓狂。经过一翻艰苦的努力,原本废拉不堪的奥匈军队居然大有起色,战斗力大大增强。

        对于奥匈方面来说这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但对塞尔维亚来说就不见得了。

        8月17日,奥匈率先在伏伊伏丁那平原方向向塞尔维亚的防线发动了进攻。率先发言的正是德国援助给他们的150毫米口径榴弹炮以及他们自己研制的149毫米口径野战炮。奥匈自研的149毫米口径野战炮很有意思,实际口径为149.1毫米,全重二点七吨,六匹马就能拖着满地跑。它的射程为八千八百米,跟法国的75小姐差不多,但射速就差太远了,每分钟只能发射四发炮弹。但它那巨大的威力却弥补了射程和射速上的不足,强大的机动能力更是让它如虎添翼。奥匈在这个方向调集了一百二十余门大口径火炮,照着塞尔维亚军的防线猛轰!

        隆隆炮声粉碎了伏伊伏丁那平原的平静,也粉碎了整个欧洲的安宁。炮火铺天盖地地砸向塞尔维亚人的战壕、村庄、碉堡将一切都淹没在硝烟烈焰之中,塞尔维亚人被炸得血肉横飞。除了数量众多的大口径火炮外,奥匈军队还拥有数门305毫米口径臼炮,这种火炮是专门为塞尔维亚人辛辛苦苦修建的要塞而准备的。这些重炮早早就计算好了坐标,战争爆发后立即被推出炮位,对着塞尔维亚的边境要塞猛轰!

        一枚枚重量接近半吨的炮弹呼啸着飞向要塞,钢筋混凝土构筑的要塞在它面前像鸡蛋壳一样脆弱,被毫不费力的砸开,炮弹钻进要塞内部爆炸,要塞就像喷发的火山一样火光冲天,大批塞尔维亚士兵被生生汽化。面对这铺天盖地的炮火,塞尔维亚将士惊骇万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男扮女装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崩铁:我自逐火来,来此斩崩坏 拐个军师接招贤令 被退婚后,捡到一只纲吉猫猫 因为手抖就全点美貌值了[无限] [娱乐圈]手可摘月亮 假白富美有暴富系统[穿书] 天倾之后 京港往事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