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其他小说 > 从大学教师开始 > 第二三三章 高深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二三三章 高深(2/2)

强行装逼才讲生物,真要讲的细致那他就真的傻眼了。

        在纯粹的理论物理界,沈某还是可以一战的。

        这次的讲座的地点是在国立大学的学生礼堂进行。

        这个会场能够容纳3000多人,今天依然是座无虚席。

        跟上次听讲座的几乎全是物理人不一样,这次听讲座的至少有一半生物人,或者一多半。

        大家都不明白,沈教授的研究跨度为什么可以那么大。

        国家办事处处的同志也坐在台下,他就是捧个人场。

        毕竟,他是学政治经济学的,对物理理论几乎一窍不通。

        讲座开始了。

        沈光林的装备依然是一瓶枸杞茶水一个,笔记本,一份厚讲义,这次连幻灯片都没有。

        大家还想听沈光林继续讲述人体的dna呢,毕竟这话题大家好奇的很,谁也不知道他会研究到哪一步。

        沈光林终于动作了,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哗哗哗写了一长串公式。

        这,这一看就不是生物啊,看起来像是一道有点复杂的数学题。

        “我今天要讲述的,就是理论物理届的标准理论模型,有听不懂的朋友们就要抱歉了,科技和知识都不会等人。”

        理论物理这才是沈光林研究的领域,是他发家的起点。

        目前,小林诚和他的师兄益川敏应已经把标准方程完善好了,只是还没有在《自然》或者《科学》上刊登,沈光林提前把它拿出来讲了。

        这次真的对得起那5万新币了吧。

        其实,标准理论模型要从杨·米尔斯理论开始讲起。

        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来一个理论,旨在使用非阿贝尔李群描述基本粒子的行为。

        1960到1970年代,理论物理届引入对称性自发破缺与渐进自由的观念,这才引起了大家对这个理论的重视,然后发展成了标准理论模型。

        后来,研究标准理论模型的都获奖了,反而是蒋振宁和米尔斯没有能够凭借这个理论获奖,也是遗憾。

        杨振宁毕竟已经获得过一次诺奖了,他可以不在乎,但是合伙人就不一样了。

        历史上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也不多。

        加起来只有4个人,分别是法国籍波兰裔科学家居里;美国科学家莱纳斯·鲍林;美国科学家约翰·巴丁;英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

        沈光林就是从杨振宁的杨·米尔斯理论出发,开始讲述起最前沿的科学发现。

        现场3000人,真正能够听懂的,不超过30人。

        大家听不懂,但又不敢不听。

        很多人还在那里埋头记笔记。

        现在这堂课确实是听不懂,但是万一以后能够听懂了呢。

        听懂了再说吧。

        科学,从来都是小众的。

        面对理论物理,愿意听的人很少。

        沈光林一口气讲了两个小时,然后终于停止了自己的讲座。

        这就有点像后世的喧宾夺主,

        台下现在仍然是一片沉寂。

        因为大家都没听懂,自然不会有更多观点表达出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