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女生小说 > 史上最强捡漏王 > 第259章 失传的丹书铁券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59章 失传的丹书铁券(1/3)

        “说的不错,这类青铜器很难在民间找到,要是有也是属于国家的除非是一些小的酒器,所以说,斗宝了要是有了这个,基本上来说就是稳占上风了。”

        他看了看罗非,相信这个事实罗非也是明白了的,不顾看他这副模样,对于这个青铜器根本就没有在意,难道他的手里真的有传世的重器?

        不过这种东西要是真的有也不会在这里露面,看来这次罗非的的比斗到了这次恐怕是到了头了,毕竟自己从来就没有听说过罗非有这样的东西在手里

        “区区一个商三羊樽根本就无法和我的东西比较,请看唐代的丹书铁券,”

        丹书铁劵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丹书铁券,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或奖章),只不过其形制稍有不同内涵较为宽泛。但从其源流、功能、性质等进行考查,铁券是勋章的雏形。

        追溯铁券制度的形式,最早滥觞于战国时的铜节。“铁券”一词始于见于史籍《汉书·高帝纪》和《祭遵传》,其曰“丹书铁契”、“丹书铁券”。

        程大昌《演繁露》中云,铁券壮如圆筒瓦形,铁质金字,两券合而为一整体,左券颁发给受券人保存,右券藏入皇家内府或宗庙内,遇到特殊情况,将两券合在一起,以检验真假,防止伪造。

        不过从现存最早的铁券来看,至唐代后期,铁券的分藏制度已有所改变,圆筒瓦形已为覆瓦状,不再对分收藏。

        铁券是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以金为匮,以石为室。

        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又称铁券为“世券”。

        铁券不一定有免死效用,一般仅是赐予官爵、邑地。《后汉书·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其实很多的电视剧中都有提到这个东西,就是四大名著中的小旋风柴进家所拥有的丹书铁券,其实这个东西就是个契约精神的体现。

        别的不受,小旋风柴进的丹书铁券有用吗?不是照样被人抓了去险些丢了性命啊!这个暂且不说但凡的有丹书铁券的家族基本上都有很大的功劳。

        这样的功劳往往都是帝王忌惮的,常言说功高震主这个可是一点都不说瞎话的,早的就不说了,仔细看看大明朝的历史就全都清楚了。

        朱元璋,自己是贫民,带着一帮泥腿子造反打下了天下,最后做了皇帝,因此对于这些属下都给了免死金牌。

        但是,最后朱元璋杀功臣,几乎将有免死金牌的杀了个干干净净,因此,古代历史有记载的免死金牌虽然很多,但是,大多被皇帝销毁,留存下来的更是没有。

        所以说罗非这一说出来免死金牌顿时满场的人都笑了起来,甚至有很多人都站了起来对于罗非的说法放他们根本就不信,这个东西要是存在了那可真是有点逆天了。

        罗非的盒子里装的是个很陈旧的形状如同瓦片的一个东西,显然经过了侵蚀这个铁铸的东西上面表面已经是非常斑驳了。

        不过好在还能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