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都市言情 > 奋斗在苏俄 > 350 赫鲁晓夫(1)

底色 字色 字号

350 赫鲁晓夫(1)(2/3)

也不是乌拉尔,在这里,尤其是已经到了六月份,对于那些未能赶上农时的地方来说,补种春小麦已经不合时宜了,即便是种上了,最终的收获恐怕还没有播下去的种子多,难道不是这样吗?”

        说到这儿,他转过身,一边看着身后的诸多乌克兰地方官员,一边问道:“过去这么多天,我们走遍了整个东乌克兰,还有大半个西乌克兰,前后走访了上百户农民,难道他们的经验,还比不上那些科学院的所谓农业专家吗?”

        看到赫鲁晓夫的视线似乎不经意的从自己身上扫过去,维克托摸了摸鼻子,重新低下头,避开了对方的目光。

        是的,在今天这些人里面,就只有他和萨福诺夫、戈里亚科夫三个人是外人,不属于乌克兰的地方干部。

        “还有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我怀疑他在计委工作的经验,远没有马克西姆?扎哈罗维奇的经验丰富,”赫鲁晓夫似乎没打算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又将炮口瞄准了刚刚就任国家计委主席不久的沃兹涅先斯基,“看看他给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任务,全年要求上缴的粮食总量是多少?3亿普特,而按照计委那些人的说法,之所以定这么多,是因为乌克兰在战争爆发之前上缴的粮食总量就已经是5亿普特了。所以,这已经是在照顾我们了。”

        维克托在下面听着,他知道赫鲁晓夫在抱怨的是什么。

        之前他对安德烈耶夫的抱怨,主要集中在目前的一个争论上。这个争论说起来有些滑稽,但却直接关系到了乌克兰的农业大局问题。由于西乌克兰地区才刚刚解放不久,显然已经注定是错过了春耕了,那里的全部希望,也就是下半年的那一份收成了。

        如此一来,就有了一个下半年种什么的问题了,而莫斯科那边,也就是农业人民委员会下发的指导性意见,是要求西乌克兰地区补种冬小麦,这个指导性意见,是安德烈耶夫同志从几名农业专家那里询问来的。

        而现实的情况是,西乌克兰的农民从来就没有种过冬小麦,他们也不接受这份所谓的“指导性意见”。

        要知道,在战争爆发之前,联盟才刚刚从波兰手里将西乌克兰地区夺回来,随后不久,随着战争的爆发,这片土地又落到了德国人的手里,因此,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联盟并没有多少归属感,他们本来就是不怎么听话的。

        这一次,莫斯科下达行政命令,要求在西乌克兰地区推广冬小麦的种植,直接遭到了西乌克兰农民的抵触,相关的推广工作根本没办法进行。

        在过去几天里,赫鲁晓夫带着人走访了西乌克兰的很多地方,因此对西乌克兰农民的想法是有足够了解的,他刚才说的有些话其实也没错,农民种了一辈子的地了,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应该种什么吗?

        至于说对沃兹涅先斯基的抱怨,则来自于计委所下达的本年度乌克兰粮食上缴指标,这个指标是由沃兹涅先斯基制定发布的,而按照这个指标来搞的话,今年的秋收之后,乌克兰应该上缴粮食3亿普特,也就是相当于540万吨。

        计委之所以将粮食征购的指标定这么高,当然是经过周密计算的,不可能像赫鲁晓夫所说的,就是简单的考察了一下战前的标准,稍作加减,就定了这么个数字。

        但实话实说,考虑到乌克兰目前的现实,这个标准定的确实是有些高了。

        乌克兰现在的现实是什么?刚刚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东乌克兰由于德军的焦土政策,几乎被烧的什么都不剩了,而西乌克兰则刚刚解放,已经错过了一季的收成。

        当然,除了这些不利因素之外,还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人口的缺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