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都市言情 > 奋斗在苏俄 > 836 延续

底色 字色 字号

836 延续(1/3)

app2();
read2();反之,若是马林科夫在新一届的党代会上详细阐述了他的执政理念,与此同时,他的政治理念与斯大林同志所倡导和推行的那一套理论截然不同,甚至只是绝大部分内容不同的话,都很有可能会导致斯大林同志的不满,从而威胁到马林科夫那个接班人的地位——接班人始终都只是接班人,在尚未进阶到国家领导人之前,过分突出自身与前任的不同之处,绝对不是什么明智的做法。
所以,布尔加宁的提议,其实就是针对着马林科夫去的,而且,这是一项阳谋,是马林科夫不太可能避的过去的。
办公桌后,维克托给自己点上一支烟,皱眉思虑着有关新一届党代会的问题。
从现实上看,布尔加宁只是一名刚刚进入政治局不久的委员,他在布尔什维克党内的地位也好,威信也好,都没办法与马林科夫相提并论。没错,尽管马林科夫在布尔什维克党内的威信也不是很高,但这里所谓的不是很高,是与斯大林同志相对比来说的,但若是同布尔加宁比起来,后者还是有着不少差距的。
考虑到这一点,布尔加宁对马林科夫发起的阻击,显然就不合乎常理了,毕竟他的提议即便是能够暂时阻挠马林科夫在党内威信的树立,对他个人而言,显然也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因此,布尔加宁的做法显然不是属于他个人的选择,在他的背后,必然有着属于另一个人的意志存在。
这个人是谁?不用问,该知道的人全都知道,即便是维克托也清楚得很。
在日丹诺夫同志病逝之后,尽管斯大林同志已经在公开的场合下,暗示过将以马林科夫作为未来的接班人,但对于政治局内的某些人来说,未必就真的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现任的政治局委员、莫斯科州委兼市委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同志,显然就是其中之一了。
其实,在被调回莫斯科之后,赫鲁晓夫在莫斯科核心领导层内并没有沉寂下去,相反,他在某些问题上表现的很突出。
就在上个月,维克托刚刚调到列宁格勒的时候,赫鲁晓夫在《布尔什维克》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反对集体农庄劳动组织中的偏向》的文章,以近乎点名的方式,批评了主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安德烈耶夫同志,以及库尔斯克州党委、苏维埃执委会。
作为联盟内部长期负责农业工作的国家领导人,安德烈耶夫是个很低调的人,不过,他在农业工作领域也确实是个经验丰富的人。
在两年前,也就是赫鲁晓夫还没有从乌克兰调回莫斯科的时候,为了尽快恢复乌克兰的农业生产,作为乌克兰农业部部长的马茨凯维奇提出了一个构想,即在集体农庄内组建劳动小组,并在一年或一个轮作周期内,将原本属于集体农庄的土地、生产工具承包给各个劳动小组,允许这些劳动小组在向国家提交完了应缴纳的粮食之后,将剩下的结余作为盈利自行分配。这种承包到组的做法,其实是一种对联盟农业制度的试探性改革,它对调动集体农庄农民的积极性,有着非常正面的作用。
不过,当时的赫鲁晓夫正处在政治漩涡中心,再加上本人也缺乏政治魄力,因此,不敢为天下先,也不敢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所以,他没有在全乌克兰范围内推动这项改革,而是将主要的工作推给了库尔斯克州,让库尔斯克州委、州苏维埃执委会去推动这件事。
结果,这一政策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并且受到了安德烈耶夫的关注,于是,就在第二年,相应的做法得到了部长会议的支持,当时的部长会议还专门下发了一份文件,要求联盟各地尝试着采取这种承包到组的做法,以调动农庄庄员们的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
就这样,在过去两年里,尽管联盟从未正式对承包到组的做法给出一个定性,但在实际上,以部长会议为核心的联盟行政领导机构,其实是在支持并推动这一改革举措的。
而这一次,赫鲁晓夫批判的就是这种承包到组的政策,他认为这种承包到组的做法,意味着把统一的大型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