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穿越小克虏伯 > 第二十章 克虏伯汽车公司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二十章 克虏伯汽车公司(3/3)

提升,不仅带来成本的降低,而且极大地增加了产能,克虏伯汽车的交付量成几何倍数增长,迅速的抢占了汽车市场。而且,流水线生产方式催生出了一门新的学科——过程管理。

        最开始的时候,只是很多人喜欢把工作快速完成,这样一来可以在下一批工作任务来之前休息一会儿。后来逐渐演化成,不同工作区域(不同工序)的工作竞赛,车间主管也愿意为获胜的岗位付出一些小奖励(比如吃饭的时候,加餐一根火腿)。为了赢得比赛,员工们开始想办法提升速度。最常用的一种办法是:把工具和零部件摆放整齐。

        有人说:这算是什么办法?但其实大家经过计时发现,很多员工花在找工具上面的时间,比干活的时间还多。把工具摆放整齐后,大家干活的速度明显提升了。接着人们发现,把工具放在方便取用的地方,分类排好,可以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于是,大家开始设计工位,工具的摆放、零部件的摆放,都设计为取用方便、整理方便。而生产所用的零部件,由专人推着小车运到各个工位,连取用零部件的时间都节省下来。

        克虏伯工厂计算各岗位的绩效时,只计算合格品的数量(不良品当然不能计入)。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不良品多了,合格品的数量自然就减少了。于是,员工们都在尽量提升合格率。比如:你要扭紧一颗螺丝,用的力小了,就扭不紧;用的力大了,有可能把螺丝扭断。只有在合理的扭力范围内,才能把螺丝扭紧又不至于扭断。

        这时,工艺、设计人员就参与了进来。他们对每一步工序进行优化,让工人们可以做得更快,而且又不会出错,甚至对每一步工序进行“犯错模型及其分析”。

        克虏伯汽车公司最初,只是在设计新产品时进行“犯错模型及其分析”,现在又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犯错模型及其分析”。

        为了区别二者,在设计新产品时进行的“犯错模型及其分析”被称作“设计犯错模型及其分析”,而在生产制造过程进行的“犯错模型及其分析”被称作  “制造过程犯错模型及其分析”。

        经过一系列的改良,克虏伯汽车(人员乘用汽车、商务汽车和载货汽车)全面垄断市场,成为行业寡头!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男扮女装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崩铁:我自逐火来,来此斩崩坏 拐个军师接招贤令 被退婚后,捡到一只纲吉猫猫 因为手抖就全点美貌值了[无限] [娱乐圈]手可摘月亮 假白富美有暴富系统[穿书] 天倾之后 京港往事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