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科幻穿越 > 蜀山悬剑传 > 第七百五十七章 马嵬之谜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七百五十七章 马嵬之谜(1/2)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赠李白》杜甫
……
白复借养病为由,一个月没有上朝,暗中彻查刺杀一事,朝堂诸臣惴惴不安。
作为一名屠戮过渤海郡国十万铁骑的少年将军,白复可不是省油的灯,遭此一劫,睚眦必报。
但凡跟白复有点仇怨的人,都战战兢兢,生怕被白复诬陷罪名,借机动粗。
更可怕的是,对白复的刺杀揭开了魔盒的盖子。
李林甫曾经告诉过白复,朝堂内斗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不能在京城搞暗杀。
暗杀就是权斗的底限,这个底限谁也不能触碰。一旦突破这个底限,权斗再无规矩可言,朝堂之上,人人自危,京师大乱,谁都不会是赢家。
以白复今日之武功、麾下能人异士之数量,若不顾身份地位,处心积虑发动暗杀,除了皇帝、太子、几大门阀的族长等少数权贵外,长安恐怕没有几个官员能睡个安稳觉。
当年的青玄掌门为报太平公主和发妻薛照之仇,以一己之力,杀得玄宗灰头土脸、寝食难安,老一辈的朝臣历历在目。
白复的赫赫战功,处理朝政的雷霆手段,简直就是青玄掌门的另一个翻版。
见识过白复手段的不少老臣和皇室元老暗暗庆幸,暗赞肃宗驭臣的策略——将白复收为驸马。
在不少朝臣和皇亲国戚眼中,白复这种草根,简直走了狗屎运,从一介寒门士子一步步走向高位,封侯拜相,迎娶公主。
但庆王李琮和长孙晏行这类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朝堂高人就知道,像郭子仪、李光弼、白复这种草莽英雄,一旦崛起,势不可挡。
长孙晏行曾经与庆王李琮讨论过天下英才入斛之道。
长孙晏行的看法是,历朝历代,天下都有不少不安于农耕稼穑之人。长孙晏行将其归纳为智、勇、辩、力四种人,也就是智者、勇士、辩才和武者。这四类人天生就比普通百姓强,不会甘心去做农夫,也不甘心过一辈子穷日子。
所以聪明的帝王会把富贵拿出来和这四种人共享。他们就算什么事都不做,但只要安安稳稳地满足于吃白食,整个天下就能太平无事。
随时代变迁,帝王安抚这四类人的策略也在变化。战国时代,这个策略是门客制度;魏晋时代,策略是九品中正制;隋唐以来,策略就是科举制。
在长孙晏行看来,秦之所以二世而亡,症结就出在这里:朝廷强行要把所有百姓变成农夫和战士,不给智、勇、辩、力四种人留活路。
秦一统天下,他们也没机会流亡到秦以外的邦国。于是,一旦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这四类人就揭竿而起,风起云涌,把天捅出一个无法弥补的破洞。
要想让祖宗基业长治久安,就需要笼络住这类人物。
正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功名利禄就是紧箍咒,醇酒美人才是英雄冢。
让白复这类天选之人尽快大富大贵、成家生子,才是江山社稷稳固之道。有了家庭和财富的牵绊,才会束缚住草莽英雄虎啸龙吟之心。
只可惜,有这种见识和眼光的重臣在朝堂中越来越少了。
……
就在所有朝臣惴惴不安却又静观其变的时候,内侍宦官李辅国率先行动了。李辅国借代肃宗探望白复之机,主动跟白复示好。
长孙晏行曾对白复道:“老好人和大恶人的区别之一就在于:老好人湖里湖涂,不知道谁是恶人;大恶人却清楚的知道谁是好人,谁是惹不起的恶人……”
李辅国虽然权势滔天,但心机却远比太子李俶和越王李系深沉。他跟白复打过几次交道,深知白复不可小觑。既不敢轻易招惹白复,更不愿跟白复结下化不开的梁子。
接到李辅国的拜帖,白复陷入沉思。李辅国显然是刺杀自己的嫌疑人之一。他还没有想好如何应对李辅国。
……
大明宫之叛,白复亲眼目睹了高力士与李辅国的生死决战。
李辅国施展“怨偶凶灵”的妖法,让白复几乎可以断定,李辅国就是安禄山在肃宗身边布下的暗子,也是安禄山时代叛军潜伏在长安最高级别的密谍。
白复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男扮女装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崩铁:我自逐火来,来此斩崩坏 拐个军师接招贤令 被退婚后,捡到一只纲吉猫猫 因为手抖就全点美貌值了[无限] [娱乐圈]手可摘月亮 假白富美有暴富系统[穿书] 天倾之后 京港往事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