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其他小说 > 锦衣状元 > 第四百零二章 第二场与第三场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四百零二章 第二场与第三场(2/3)

内依然没有异常声响。
三天两夜的考试转瞬即止,八月十四早晨,交卷的人可就多了,考场一下子涌出两三百人,考生们匆匆回去,稍事休息,准备第三场时务策的考试。
……
……
有了前两场各三天的痛苦煎熬,第三场考试时,朱浩越发适应了。
五道策论,分为经史策和时务策。
经史策就是以古论今,时务策则是论当下时局。
让朱浩失望的是,五道策论题,只有最后一题隐约算是针砭时弊的时务策,却非常隐晦,论述方向有点像“湖广熟,天下足”,论的是西北九边粮草物资调运,以江南粮草无法推行,反而是湖广与河南、陕西交界,调动粮草兵马反而更加方便……
朱浩看过题目,总感觉出题者指向的是苏熙贵。
因为过去几年,正因为苏熙贵来回奔走,粮草得以直接从湖广调动北上,比之前从江南调运走大运河,既节省路程,又让湖广之地粮草最大程度发挥效用。
经史策中也有相似题目:“问,古之为国者必务训农,其民富而俗醇,良有以也,方今朝廷重臣,既专领司农之官,郡县长吏,又兼任劝农之职,而田里之间,地有遗力,人多游心……”
策论题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题目比较长。
先说一段很长的句子,带来一个观点,最后让你尝试去论述,最后以“请试言之”之类的话作为总结,这就是道标准的作文题,比那种引用四书五经中某一段话让你论证更符合后世写议论文的习惯。
而且这种策论题的回答有个好处,无需使用八股文。
基本上是自由发挥,有立意,能把观点清楚无误地表达出来便可。
但若从字面意思着手,这道题作答方向紧贴“训农”,那就有失偏颇,因为光是这上半句,就能看出出题者指出,劝农最大的问题是“地有遗力、人多游心”,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你,其实土地能生产出来的粮食应该更多,造成粮食短缺的局面在于“人多游心”,意思是有人不事生产,而专门想着去做生意,在读书人看来,行商对务农损害极大,需要大力抑制。
所以要“抑末”,不能本末倒置,要追求农业生产,把那些经商者一并干趴下。
朱浩很想说,你们这些所谓的大儒,有没有想过是谁把粮食从田地运到你们嘴里?是你们的家人?还是农民本身?
一个个不事生产,却批判沟通八方的商人……
华夏一直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而没有脱离封建专制,就是你们这些读书人对商贾压制太狠导致的。
若是大明可以早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何至于几百年后遭遇劫难?
光靠农民,是能把你们的肚子填饱,但却没法带来科学技术变革,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
朱浩本来应该好好批判一下这些书呆子……可问题是,我这是在考试啊。
难道我去抨击考官?
我他娘的是不是疯了?
这就让朱浩很无语,明明我反对你们的观点,却要写一篇同意此论述的文章,还要说得丝丝入扣,把自己批判一通……
科举考试可真是压制人心,要按照出题者的规矩来办事……
考经史策,或许真不如考四书文,至少那不会违背良心。
……
……
三场考试结束。
回到住所,朱浩什么都不想,只想好好补个觉。
这九天的煎熬,是个人就要疯狂,想到若是考不中,每三年就要来省城经历一番几乎要脱三层皮的残酷考验,真是一种让人绝望到窒息的经历……但这也正是封建科举考试最要命的地方。
其实想想到了未来,也要经历各种考试,依然需要挑灯夜读,奋笔疾书。
好像任何时代都一个鸟样。
谁都不比谁更好。
那就干脆一梦解千愁,梦里啥都有。
朱浩睡得很香,却有不识时务的访客扰人清梦,当朱浩拖着疲惫身躯出来见客时,却听专程来拜访的陆松坚持先回安陆。
“陆典仗,你要着急走的话,可以先回去,但那位夫人,不能与你同行。”朱浩道。
陆松急忙解释:“如今宁王之乱已平息,兴王府与湖广布政使司、都司衙门的联络也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