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其他小说 > 锦衣状元 > 第四百八十四章 新老交替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四百八十四章 新老交替(2/3)

的新皇更多像是个傀儡,没看出其有与大臣争锋的意味,以至于在判断局势上出现偏差。
朱四道:“李尚书居功至伟,不过朕听闻,工部右侍郎赵璜在治理河工上很有建树,既然李尚书有意归田,不如由得他去,以赵璜替代其位……不知诸位卿家有何意见?”
在场人等瞬间懵逼。
廷推的流程,应该是大臣致仕的奏疏得到批准后,来日朝议时大臣到皇帝面前谢恩请辞,人走后由吏部或是内阁推人选出来,一般是有两三个人选,从中挑选出谁更合适。
但现在直接由皇帝提出人选,还只提一个,没有让阁臣和吏部发话……
不合适!
但也能说得过去,谁让现在王琼下狱,吏部尚书位置空缺着呢?
杨廷和听到赵璜这个人选,倒没觉得怎样,他不觉得赵璜会跟新皇有什么联系,反而赵璜的能力值得肯定,只是其虽然在工部右侍郎职位上卓有建树,但多在外办差。
大明到弘治、正德朝时,户部右侍郎和工部右侍郎这两个职位相当特殊。
户部右侍郎一般兼职打理宣府军饷,而工部右侍郎则一般派出去治河,部堂事一般由两部左侍郎管理。
所以在朝中文臣看来,赵璜属于“实干派”的代表,但没什么坐办公室经验,如此直接提拔为工部尚书有越级之嫌,让其当几年左侍郎历练一下比较好。
历史上赵璜是在正德十六年被提拔为左侍郎,后在次年嘉靖元年被提拔为工部尚书,一干就是六年,属于大礼议前后保持地位不变的中立派大臣,一直到嘉靖六年乞老归田,还被皇帝极力挽留。
但现在皇帝提出此议,杨廷和知道今日的重点是要把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这两个要害职位确定,实在没必要在工部尚书上争执太多。
李鐩下去,赵璜上来,在杨廷和看来完全可以接受。
“臣附议。”
却是内阁次辅梁储走出来,附和了朱四的提议。
杨廷和没任何表示,很多大臣见状,站出来诉说赵璜的种种好,俨然赵璜就是经过合理廷推出来的最佳工部尚书人选。
……
……
李鐩致仕先定了下来,属于被汪玄锡参劾后,皇帝临时做出的变通,同时连新任工部尚书人选都选定,皇帝和文臣们都觉得很合适。
接下来就是商议王琼和王宪的罪行了。
朱四道:“此二人与中官联系紧密,如今尚且要追索二人罪行,另外尚有去年吏部尚书陆完罪行尚未确定,刑部一并稽查,不能久拖,如何罚罪可等其罪行查明后再说。朕不想让二部出缺,请诸位给出人选。”
皇帝的意思很明显了。
廷议王琼和王宪罪行之事先放一放,朕知道他们二人有罪,你们不必一上来就落井下石。
可以先等刑部查一查再说,朕没打算让东厂和锦衣卫接手,先让刑部来调查,这不是你们文臣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么?
朕现在就问你们,谁来当这二部尚书?
因为朱四已听从朱浩的意见,知道在吏部和兵部两部尚书的人选上,自己没什么话语权,所以他从开始就没打算去争,知道再怎么争也争不过杨廷和。
杨廷和会在工部尚书的人选上听取他的意见,并不是看在他皇帝的面子上,而是看在赵璜能力尚可又不是新皇派系的政治立场上。
眼下杨廷和的势力坐大,尤其王琼和王宪下狱,全是杨廷和主导的派系斗争带来的直观后果。
朱四一边让朝臣感受到自己的强硬,又不能跟杨廷和明面上撕破脸,这需要很高的话术技巧。
廷推结果。
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石珤,得到杨廷和等文臣的支持,以其来暂代吏部尚书职位。
至于兵部尚书,顺理成章落在了之前跟王琼政治倾轧非常严重的彭泽身上。
不出意外,全都是杨廷和的人。
杨廷和见皇帝同意自己的意见,觉得新皇很识相,正想着,朱四突然看向户部尚书杨潭,道:“杨尚书也乞老归田,朕一向讲究一碗水端平,户部差事朕想让一位在安陆时曾见过的名儒,过去曾做过部堂的孙交孙老来主持,不知诸位卿家有何意见?”
突然来这么一句,等于说既同意了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