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我的第三帝国 > 正文 第774章 775一道选择题

底色 字色 字号

正文 第774章 775一道选择题(2/3)

两个要塞,正东有五个联合要塞:“斯大林”、“西伯利亚”、“伏尔加”、“顿涅茨克”和“乌拉尔”,在四条防御线的最北也是最容易被突破的隘口,是可以说全世界最强要塞的“高尔基1号”联装炮塔要塞,它拥有1934年制造的双联装305毫米巨炮,射程达到44公里,外部防御层形状酷似当时的战列舰炮塔,由200~300毫米厚的装甲板全体包裹,炮塔下面有3层永固工事,每层永久混凝土天盖都厚达3000~4000毫米。

    此外,在“高尔基1号”要塞的东侧还设置了“巴斯季昂1号”要塞作为前瞻。所有要塞周围都被永久混凝土装甲板覆盖,用地下通道和小型铁路连接,在山地部分更设置难以数计的暗堡、火力点,所有的要塞炮塔都是下沉式安装且具有绝对优势射界,理论上不可能对该防御地带进行地面攻击。而且设计者将要塞的基本弹药存放在塞维纳亚湾南岸地下深达30米的“库拉贝”主弹药库中,可谓万无一失。

    相对的,塞瓦斯托波尔市区南部及西部防御力量就没有这么集中:沿正东到东南只配置了“巴斯季昂2号”、“库贝”和“巴勒库勒瓦”这三个要塞,在它们中间穿插着五个主要的一线步兵防御阵地;一线阵地西侧只有3个二线步兵阵地:“上坡高地”、“秃鹫高地”和“风车高地”。为防止南部海上威胁,在克里木半岛南端突出部设置了“高尔基2号”联装炮塔要塞。在二线阵地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区之间是“苏联山脉阵地”,这是最后一道屏障。

    当然,这些工事有不少都只是存在于图纸上,海军力量在德国的帮助下提高了不止一点儿的苏联,其对战列舰数量不断增加的海军有着无与伦比的信心,所以原本花在克里木要塞的资金,被挪给了海军进行战列舰的建造。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在另一个时空中让曼斯泰因颇为头痛的坚固要塞,其实大部分都只是一些简单的地面战壕与并不坚固的碉堡。高尔基1号要塞上那讨厌的305毫米口径巨炮炮塔虽然还在,不过也只是孤掌难鸣罢了。

    守卫塞瓦斯托波尔的苏军士兵比较特殊,除了普通的红军外,还有海军陆战队和苏联内务部队,这些特殊部队战斗力和武器装备、军官素质都很强,也是赫鲁晓夫手里最后的一点点力量了。当时守城兵力约为7万人,但坦克仅有可怜的40辆t-26。

    罗曼科什山主峰上的守军投降,一下子让防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豁口,差不多1万名士兵就这么成了德军的阶下囚,而赫鲁晓夫手里为数不多的预备队,也在这么一次投降中,损失殆尽了。

    这次投降更让赫鲁晓夫手里的政工人员与军事指挥官之间产生了隔阂,怀疑与指责开始频繁发生,一些政工人员开始为了自保排挤指挥官,虽然一时间还没有爆发更大的乱子,不过显然这支军队没有什么心思用在防守上面了。

    “赫鲁晓夫同志!海军陆战队1团2营1连里我们的人汇报,说他们的连长对您有不满的表现。”一名政工军官正在赫鲁晓夫的办公桌前,不厌其烦的汇报着这些天来部队各级汇聚起来的小报告。

    赫鲁晓夫现在有点儿不厌其烦,他现在满脑袋里都在想自己的出路,哪有心情去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更何况他当年和叶若夫一手搞出了波澜壮阔的大清洗运动,还能不知道这检举揭发背后那点儿见不得人的破烂事?

    一年之前,他赫鲁晓夫还是苏联炙手可热的权力人物,掌控着前线数百万人的政治思想工作。那个时候大清洗刚刚接近尾声,可以说整个军队里都没有半点儿不和谐的声音。结果又能怎么样呢?现在他还不是躲在地下工事里,对着冰冷的墙壁长吁短叹?

    打下去?是不可能的。不用多久整个塞瓦斯托波尔就会崩溃,赫鲁晓夫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男扮女装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崩铁:我自逐火来,来此斩崩坏 拐个军师接招贤令 被退婚后,捡到一只纲吉猫猫 因为手抖就全点美貌值了[无限] [娱乐圈]手可摘月亮 假白富美有暴富系统[穿书] 天倾之后 京港往事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