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武侠修真 > 长生可否 > 380、真假难辨,清浊能分

底色 字色 字号

380、真假难辨,清浊能分(1/3)

进入秦始皇陵要等到闰七月,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而夷州一战后,全天下都知道墨教要复活秦始皇了,这期间必然有无数好事者到皇陵来,不论是好奇还是想着投奔始皇还是阻止复活,那都另算了。
江湖的焦点在秦始皇陵。
庙堂的焦点则在均田上,徐阶为代表的资本派推行的有偿分田,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嘉靖与青阳党合作推行的公有制均田,以村社为单位集体生产劳作,以沁源多年实验得出的“生态化农业”为指导蓝本,将极大的提高农业产能。
大明不是满清,更不是饱受战乱后的民国。
自古以来都是知晓土地是需要养的,一块地养好了跟没养好,差别十分巨大,后世的三农学者也做过实际实验,生态化养殖的产能,并不比使用化学肥料要低。
反而化肥种植是对土地的摧残,大量化肥的使用更是浪费,将近一半的化肥都无法被吸收,只能不断的沉寂在土地里。
而华夏是一个缺水国。
大规模的超量种植,会导致地下水的破坏性开发,短短十几年,就能够检测到整個中原地区的地下水系统已经严重被破坏了。
所以种地不能光看产量,不顾后果。
更要可持续发展,要给子孙后代留点东西,不至于断子绝孙。
化肥种植多年的土地,休耕期间,那是草都不长的……
大明如今的平均亩产在石,即316斤,江南上好的水田,亩产甚至能有五六石,从数据来看,明朝的土地是养得很好了。
生态化农业更是自古以来就有,但是加以研究改进,达到最大的效率,并能够落实推行,这是没人去做的。
把这些做好了,农业生产力提高一半是没有问题的。
唯一的缺点就是,耗费人力。
可如今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力,反而需要找地方消耗更多的人力……
这场均田之争,比的是双方的施政能力,比的是大战略配套下的效益和代表的人心。
徐阶是改良,给了士绅出路,所以他并没有多少阻力,反而“得道者多助”。
而嘉靖要的是变法,要的是直抵乡村基层的制度建设,还要审判那些土豪劣绅,自然会引起极大的反抗,各地官员同样官不聊生。
庙堂之上,可用之人也寥寥无几。
通过旧有科举制度出来的官员,是天然站在士绅这一边的,那些效忠皇帝的,才是“奸臣”。
自古以来,都是奸臣少,忠臣多啊。
最多的时候,那可是众正盈朝,奸臣实在是难当,所以嘉靖在朝堂上保持制度框架就很难了,基本上没有足够的人才投入到地方。
所幸有沁源来的青阳党的学子们。
另一套没有利益瓜葛的知识体系培养出来的学子们,可以尽情的展示毕生所学,可以尽情的为理想而奋斗。
京师大学虽然才开办数月,连学校都没建好。
但这并不妨碍开课和招生,有旧有的理工学院做底子,其实是有一套框架在那里的,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让京师大学直接上路。
有沁源的学子们充作第一批的主要人数,再有第二批从安南等国招收的进步学子,也有万余人。
再加上全国招生,虽然人数主体都是青少年,并填充到京师附中先做预科学习,但庞大的读书人群体,自然有于科举不擅长、没兴趣的人。
多了一条路,自然会有人来走。
毕竟都能当官。
所以也已经挑选了数千名成年学子,进入大学就读,按课程来说,其实会按照成绩,分批次毕业,尽快进入实习和工作当中。
嘉靖已经预计在五年内,将整个官吏制度进行替换改革。
倒也没说什么公仆不公仆的,官吏就是行使权力的那一方,要他们明白,权力是用来为民做主的,要明白为什么叫权出于公,拿到权力了,就要积极任事,承担责任。
尸位素餐,比贪官可好不到哪里去。
“朕要改官吏的制度,就要挖科举的根,五年,五年之后,考科举的人,必须是大学毕业生,先读有用的书,先读能做事的书。”
“读完之后,再去考科举!”
“一个个的算学不精,五谷不分,机械工程都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男扮女装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崩铁:我自逐火来,来此斩崩坏 拐个军师接招贤令 被退婚后,捡到一只纲吉猫猫 因为手抖就全点美貌值了[无限] [娱乐圈]手可摘月亮 假白富美有暴富系统[穿书] 天倾之后 京港往事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