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武侠修真 > 长生可否 > 393、均田免赋,消除膨胀

底色 字色 字号

393、均田免赋,消除膨胀(1/2)

东林讲武堂。
徐阶看着两千多名学生为了迎接他这位“山长”特意进行的演习,虽然因为生源本身就是富家子弟,多是文武双全之人,再加上原本军中精选的一批中低级军官,所以他们上手极快,这次演练也颇为像模像样。
但徐阶的心思其实不在军校当中。
进入热武器时代后,战争基本上就是国力之战,伴随着均田大致完成,徐阶也不怕将战争的实质告诉新军。
对于百姓来说,无非就是田亩归公还是田亩归私的问题。
江南大部分百姓已经拿到了土地,哪怕是贷款买的,但土地属于私人,在他们的观念当中,就是可以代代相传,子孙后代都有饭吃。
至于贷款,又没有利息,早晚能还上,根本不是问题。
可按照北方的均田,那就是田亩归公,都是村社里说了算,这完全就是命脉交于他人之手,以前没有村官,但却有乡绅老爷,官吏们什么德性,老百姓能不知道?
就算能安分一时,还能安分一世?
官吏们一旦恢复原样,那这田还有大家的份?该当佃户的不还是佃户?
所以。
在舆论和意识的宣传之下,江南百姓是誓死不愿意田亩归公的,这场战争在他们看来,就是保护自己家园的战争。
也亏得徐阶的手段和经营,终于获得了江南在明面上的实际支持,可以堂堂正正的跟朝廷那一场南北战争。
而既然是战争,那就是国力之战。
江南的富庶不是北方可比的,倒不如说,在江南士绅的眼中,北方是赔钱地,要不然北宋也不至于发生靖康耻,将北边卖掉。
至于朱元章成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北伐成功,一统天下的开国之君。
那是因为到了宋朝,华夏重心已经完全移到江南一代了,人口、经济、知识技术,南方已经完全碾压北方。
大明两亿八千万人口,其中江南就有半数。
狭义的江南只有南直隶、江浙、闽地、江西,再多一些,就包括湖广,就已经有大明半数人口了,而实际上南京控制的区域还包括两广、川蜀。
南京其实掌握大明六成接近七成的人口。
北方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原和山东,其余地方虽大,但人口稀少,因为气候问题,降水线难移,山西关中一代,人口发展潜力实在有限,虽然比唐宋时期人口要多,但这已经是承平一百多年的极限了,西边加起来,撑死了也就刚过两千万。
人口不多,却有漫长的边境线,要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
故而。
在江南看来,北方一直都是赔钱地,能够抛掉不要,在经济上是最合算的,只是苦于地理因素,江南半壁江山,不好守。
所幸……这场战争不用守漫长的长江防线,也不用担忧什么守江必守淮,更不用担忧从川蜀出夔门,也不用担忧像蒙古当年一样的斡腹战术,从云缅、安南等地攻来。
哪怕因为许家丢失海权,南洋如今是朝廷说了算,也不用担心两广即闵地受袭。
战争被限定在了琉球、扶桑、朝鲜的海域,以及松江府到温州一线的沿海。
为此。
南京特意让江浙一带进行迁海,百姓离开海岸三十里,只是不同于满清的迁海令一下,当即焚烧房屋驱赶百姓,肆意屠杀,以至于东南沿海人口损失过半。
徐阶主导的迁海让沿海居民得到了妥善安置,落户分田,又补贴了银两,倒是没有怨言。
京师与南京也默契的在那段时间没有交火,坐等战场腾空。
所以。
这场“倭寇之乱”,战场主要是海战和近海陆战,海军可比陆军烧钱多了,王家虽然取代了许家,但实力却还远远不足,南京接收了许家残余势力,又有舟山造船厂。
好看的言情
如若不能尽早攻下舟山,便只能坐看南京越来越强。
朝廷基本没有了造船能力,特别是海船,王家这些年有尝试经营船厂,可夷州一战,许海早就把该烧的都烧了,王家只保留了技工匠师而已。
从零开始造船,难度非常大,能够尽快保证维修能力就不错了。
所以王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难有增量,而南京这边却可以不断生产新的船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