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网游动漫 >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 第三百八十章 制度确定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三百八十章 制度确定(1/3)

昭武元年八月十三,时至天下动荡之际,驻扎在京城北郊大营的京军,却是在天子的一道旨意之下,彻底展开了更深层次的军事改制,及名字上的试点改革。
从宫中武院阁这个总参谋部,至各营都指挥使司,再至千户层级,皆设参谋部及军机参谋。
职权亦是在这一次改制之中彻底定下来。
武渊阁总参谋部,负责军队战略层面的战略规划,战略准备以及直到最终,李修才定下的情报搜集。
下属各层级参谋部,以及军机参谋,则是负责具体的战术推演,以及详细的战术准备预案,维持各部运转效率及战斗力的保持。
毫无疑问,仅仅从职权上来看,参谋部的设立,不可避免的一点,便是对各级将领的权利有了极大的制衡。
纵使如今参谋制度,还是处在雏形阶段,但将领完全无需考虑任何人意见,一言而决的局面,似乎也得到了一定改变。
但,也仅仅是似乎,或者说可能。
自将京军定为参谋制度试点部队后,李修对京军便是少有的极度关注,毕竟,事关军心,就没有小事。
可得到的反馈,却是让他有些苦笑不得。
事实上,参谋制度的出现,在军中,引得的波动,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事实上,对参谋制度的出现,大多数将领,都不过就是将其当做一个军师智囊团,不少将领,甚至还颇为喜闻乐见。
显然,数千年的人心惯性,可不是区区一道旨意,一个制度,就能轻易扭转的。
正如李修所想的那般,参谋制度,要从智囊的辅助地位,走向决策的主导地位,还需要用功绩一点一点的扭转人心。
只不过,这注定是极其漫长的事情,至少,参谋制度,在京军的试点,要交出一个完美的答卷,才能彻底在整个大恒军中推行。
事实上,自参谋制度确定之后,李修便没了对参谋制度的重点关注,只有了对待朝廷任何机构平等关注。
其原因,自然不是他对参谋制度不寄予厚望,正是因为寄予厚望,李修才更不愿拔苗助长。
任何一个制度完善,皆是因势利导,自然生长健全,拔苗助长,非是长久之计,更何况,如今,立国之劫,已然汹涌袭来,事关大恒国运,已然由不得李修在一个制度上关注太多。
“江南水师难对叛军水师造成压制,海疆之乱,就不可能杜绝!”
“必须增强江南水师,可在湛江再设一水师大营,整合沿海舟船水师……”
“如今辽东局势已稳,后金兵锋转向蒙古,唯有辽镇尚且坐镇辽东,辽东方面压力减轻,能否再抽调部分登莱水师开赴江南,支援江南水师?”
……
“大同,宣化,延庆,皆是地势平缓,可供大军长驱直入之地,三地防御要加强,一旦林丹汗与代善彻底联合,叩边大恒,此战,乃是大恒立国之战,必须御敌于国门之外,打出大恒声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江南调运的一批粮草,已经抵达了通州……”
武渊阁中,一位位总参谋部的军机参谋,正围在各个重地的沙盘之间,为整个大恒的兵事争议讨论着。
李修端坐在殿中桌案之后,翻阅着参谋部汇总的军情奏章以及军情定论,曾经一向淡然的神色,自立国之后,凝重之色,就没有消散之时。
当初推行军改,天下皆反,内忧外患。
如今大恒初立,同样是如此,甚至,远比当初更为严重!
毕竟,当初天下皆反,大都是民间的行为,以及少部分失意士绅文人勾结卫所所致。
真正的大明统治阶级,尚且还保持着向心力。
而如今,不急忙是民间,原本的统治阶级,亦是彻底参与到了这内患之中,巡抚,参将,指挥使,一个个大明统治阶层中的领头人物,其影响力,可想而知。
纵使在他经营多年的北方,纵使强兵之下难有大乱,但各种小乱,亦是层出不穷,至于江南,那就更不用说了。
光是福建水师的存在,就已然让整个海疆不得安宁,更别说,还有趁火打劫的海寇,还有一大票以往被压制的海商。
而内陆,在反恒复明的政治正确之下,更是沸反盈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男扮女装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崩铁:我自逐火来,来此斩崩坏 拐个军师接招贤令 被退婚后,捡到一只纲吉猫猫 因为手抖就全点美貌值了[无限] [娱乐圈]手可摘月亮 假白富美有暴富系统[穿书] 天倾之后 京港往事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