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123章 招宋应星、宋应升兄弟进京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23章 招宋应星、宋应升兄弟进京(1/2)

听了刘大昌对产业的预期,朱由检算是吃了颗定心丸,只要搪瓷厂今年能赚一百五十多万的银子,自己的财政压力就没那么大了。
“大昌,你这几日先在京里呆着,等朕让人试制的毛布出来以后,你看过原货,再去密云。这样你到了之后,心里也有个数,能大致琢磨出毛布厂该怎么发展。”
刘大昌被皇帝说的话整的有些感动,他虽然管着一个大厂区,可在宫中的地位并不算高,今天感觉皇帝与他对话,是将他当宫中的重要人物来对待的,这能不令人感动吗?
打发走了刘大昌后,朱由检让小太监去把周延儒找过来,有个事还得用他。
“太师、朕最近听人说,江西奉新的一个举人叫宋应星、字长庚。写了一部奇书,叫里边有很多军国重物的制法,完了让人给朕找一下。既然能写出这样的奇书,其人应该也不是庸才。完了让吏部查一下他在何处任官拟道旨,派锦衣卫用最快的速度将他接到京城来,朕要见他一见。”
皇帝怎么突然对一个举人和他写的书感兴趣了。也不知道是谁给皇帝推荐的这人。宋长庚这人,周延儒好像有点影响,不过感觉很模糊。似乎哪一年科考的时候,见过这个老兄。
“陛下、老臣回去就让吏部的人去勘察,不过陛下对这种奇技之书,也不要太过注重。治国还得靠正经、用正榜进士。”
“朕知道轻重,对了、朕还听说宋长庚有位兄长,叫宋应升、他做过知县,颇有吏才。既然去寻他的从弟,就一次把他也招到京城吧。密云县是城北重地,现在又在大建厂区。让有吏才的宋应升知密云县,也算是人尽其用,现任的密云知县调到别处去吧。”
怎么又出来了个宋应升?哎!这人自己好像有点印象,现在应该在广州府任职!
“陛下、宋应升臣有些印象,现在应该是在广州府任职,他的品级好像是从五品。调到密云做知县,怕是有些不合适。”
怎么宋应升的官职还有点高哪!这还有点令人为难。朱由检思索了一下,开口说道:“太师、一年有十五万两以上税银的县,在我大明算上县不?”
“这自然是顶好的县了!”
“密云的厂区,今年最少能向朝廷解十五万两银子的税。这还只是第一年,往后缴税二三十万两都不成问题。这样的地方再当一个普通县来对待,就有些不合适了。朕觉得还是让宋应升知密云县,不过在京中的衙门中给他挂个职差这样以来也能体现朝廷对密云的重视。”
密云的厂区今年能缴十五万两银子的税?周延儒一听,心思一下活了。现在他缺银子缺的厉害,若是密云的厂区能缴十五万的税,哪宫里的皇庄和矿再缴些,一年最少能给国库弄来三十万两的银子。这可是难得的好事啊?如此以一来今年的亏空就会少很多。
今年的情况对周延儒来说相当不乐观,去年借了三百五十万两银子,今年往出去还本付息就要八十多万两。这是能算出来的减收,实际上由于流寇的攻城略地,再加上皇帝把川陕、湖北两省的财税大权放给了孙传庭和左良玉,朝廷今年能收上来的正税最多有两百多万。三饷的减收会更多。周延儒估计今年全国收上来的税有一千万两银子就已经算是奇迹了。这些银子还要分给各地的军头,真正能给官员发薪水的钱,有个几十万已经是最理想的结果。
所以说宫里能拨过来三十多万,这可是能救命的大钱啊。
“陛下、臣觉得此议大善。若是宋应升能在密云知县将明年密云的税额提到三十万,哪就最好了。”
周延儒这老小子,看来是穷坏了。堂堂一个内阁首辅,被二三十万两银子的税收弄的开心不已,也是够令人无语的。
熬吧!现在朱由检在熬,估计周延儒这些内阁六部的重臣也在熬。缺钱缺的大明所有干正事的人都艰难无比。也不知道,大明的银子到底去了哪里。国库国库没钱,内库、内库也没钱,老百姓更是没钱。周延儒这样的大臣总有钱吧?好像他们也没多少钱。别人有没有钱朱由检不知道,但周延儒还确实没多少钱,这事朱由检再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