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237章 朝廷就是给天下修水渠的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37章 朝廷就是给天下修水渠的(1/2)

在秦良玉两千白杆兵的护卫下、朱由检动身巡视密云。
第一站当然是到通州,后世一说通州、很多人的印象是京郊,然在大明、通州是天下有名的繁华之所,大多数情况下漕粮都是在通州停码头转运到京城的。
这么说吧、南北通州就好比当时世界上唯一一条陆路高速公路的始发站,大明南北沟通主要靠这玩意,是正经的黄金码头。
“王知州、漕运停塞后,通州的商业影响大不大?”到通州后、见到通州的主官朱由检首先问的就是通州目前的商业环境。
“陛下、通州市面还算繁华。”
“什么叫还算繁华?你们肯定没有专门去勘察失了漕运后、靠此为生的百姓到底影响几何。官员们当大老爷当习惯了,对黎民的生计从来都是大而化之的了解,而不实际关心。这样的状况一定要改变,通州这块要用最短的时间,统计出全城有多少家店铺因此而关了店、有多少靠着运河为生的人现在生计艰难。州里还得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这才是负责任的官员要干的事。”
“陛下、微臣完了就去办这事。只是、失了生计的百姓,衙门怕是也无力经管他们的生计。”
“就知道你们会如此说、让衙门想办法,不是让衙门将他们养起来。而是要想办法引导他们重新找到谋生的门路。要说这事难、确实是难!但也不是没法办到。漕运这块虽然断了、但海关署那边统计出来的情况来看、这一两月、海上的商贸已经恢复正常、并还有增长。同时、朝廷也在启动一系列工程、其中涉及到通州这边的不少,这些就能提供营生。现在的问题是、有些人可能不适应新的营生方式、而有的人对这些不甚了解、缺门道进入新营生。官府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给当地的官员苦口婆心的讲了一堆转变思想,解决就业、产业转型方面的想法,朱由检才意犹未尽的离开了通州,继续往密云赶路。
坐在马车上、朱由检让随行的周延儒、吴甡、还有傅淑训上了车,与他们正经的谈谈发展的问题。本来这次出巡没打算带文臣出来的,临行的时候,朱由检突然觉得带几个重臣出来,顺便解决一些涉及民政的问题,似乎能让此次出巡更有意义。
“眼下的情形,朕用一个词来形容,哪就是百废待兴。废已经是事实,如何兴则是考验朕和朝中诸位能力的时候。为何朕要借大笔的国债、修官道、修水利、修铁路、修京城?因为干这些事、能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其中有一条至关重要,让朝廷和百姓平稳的度过失了这么多地后的适应期,让大量的钱流到百姓手中,让他们能重新组织生产、有余力缴税、有余力生活,有余力过上更好的日子,诸位可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陛下是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周延儒想了半天,才说出了这么一句似是而非的话。
“不是这么个道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做这些事真正的道理是为了让北直隶的货殖、百姓动起来、活起来,只要流动和循环起来,一切都就会往好变,死气沉沉是不行的。自古以来很多人在议论朝廷和官府是干什么的?朕现在才明白,朝廷就是给天下修水渠的。让不流通的死水变活、加固和扩宽即将崩堤的凶河河道,疏浚堵塞的河道,给缺水严重的地里引水,给过涝的田地排水,这就是朝廷要做的事。”
“陛下以治水喻治国,言语深妙!臣受教了。细想,治国确如治水、要疏固结合、联通为上。借国债、兴修道路和水利,既能解决兴农扶商强兵固基之需,亦能让天下之财回流到升斗小民之手,确实一举数得、唯一的麻烦是朝廷的负担变重了,除此之外确实是善政。”吴甡做过地方官、在山西的时候也组织过修水利的事,所以朱由检稍微将话往透一讲,他就反应过来了。
“借国债确实是增加了朝廷的一部分负担,但朝廷的财政也会因此而增加,咱们得想通这个道理。朕为何要生民一体纳粮、不光是为了扩大税源。大家要对税有有更深的理解,它不仅是养国这一个作用,它还得担负起调节货殖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