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其他小说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五百三十七章 学以致用的李治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五百三十七章 学以致用的李治(1/3)

尚书省内,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依旧,最近正是清闲,公主与皇子们正在踢着藤球玩。
张阳写完对河西走廊的批复,搁下手中的笔,抬眼看向太子,
“对官学之策,太子殿下可有其他方面的想法?”李承乾点头坐下,
“孤从以往历朝历代开办书舍的经验上,挑选了一些比较好的经验方法,还有太学开办上的相关典籍。”太学创办年代悠久,到了此刻大唐延续了国子监的创立,并且将太学,国子学,书学,律学都囊括其中。
进士及第而享文名者,大多由两监生徒出身。汉时,一句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让太学在汉时达到巅峰有三万多人。
而历朝历代但凡天下平定之后,皇帝在选任官员上都会开创类似太学的士子培养所在。
李承乾的官学之策,则多是从这些方面得到的经验。张阳拿过太子递来的书卷打开看着其中的内容,
“太子殿下以为我们支教的意义何在。”
“让朝中有很多的士子,让科举有更多的人。”李承乾不假思索说完,却见张阳笑了,又好奇道“有什么不对吗?”张阳摇头道“太子殿下还真是实在呀。”李承乾诧异道“不应该是这样吗?”张阳将双手放在膝盖上,
“支教不只是为了科举这么简单,这是一项大事业。”
“大事业?”
“对,大事业!”拿起自己的随身携带的竹筒水杯,张阳喝下一口热水,再是将它盖上,
“若支教只是为了科举,功利性未免太强,从而导致学子只读科举相关,而不知农桑与处世。”
“太子殿下以为一个书舍之中能有多少人走上科举的道路?”李承乾一阵无言,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张阳笑道“我保守估计一下,一百个学子中只能有三两个能够走上科举,而这三两个人将要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他们还要挤破了脑袋从各地学子中脱颖而出,如此数万个参加科举的学子中不到百人可以脱颖而出。”
“确实是这样。”李承乾点头赞同这个说法。
“所以在下以为支教的意义应当是育人为大,而科举才是其次。”张阳感慨着,
“让学子能够适应这个时代,以及让他们知道这个时代将来会发生的变化,而教书过程中更是要让学子明白如何处世待人,规劝其走向正道,做个好人,将来可以有个更好的人生。”
“育人就是一盏明灯,让千千万万的人知道大唐是什么样的,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这是偏远地方的学子们更需要的,开拓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对广袤的中原大地拥有敢于走出去的念头,他们的方向便是我们教书的方向。”
“学子们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田地里他们也可以劳作,他们身体健壮,能够拿起锄头种地,也能够拿起书籍与人说春秋,更可以肆意而活。”李承乾沉默半晌,
“之前……是孤狭隘了。”张阳笑道“太子殿下不要见怪,其实臣当年的老师也是这么做的,他将行差踏错的学生找回来,让他们继续读书,让他们重新走回正道,这才是最重要的。”李承乾深吸一口气,
“孤明白了,教书育人是为人间正道,科举次之。”
“如此便是了,往后我还想开一个技术相关的书院,教授匠作相关,技术相关,或者攻克技术难题,让大唐有更多相关技术的人才。”张阳畅想着,
“我管这个叫做技术学院,让大唐的孩子们以后有个学技术的地方,也能让孩子们能够学一门赖以生存的技能。”李承乾赞叹,
“张侍郎一直都是个有远见的人,孤很期待有如此一座书院。”
“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下次再聊。”张阳打开李承乾的章程,
“太子殿下说一个夫子派往一个地方,我觉得这还不够。”
“需要多少人手?”大唐不比后世。如今大唐初立,在更偏远的地方甚至还有人不知道这片江山的主人姓什么。
更不要说随便派个夫子,去了当地就说自己是来教书的,希望一地乡民配合。
这不现实,也容易引起当地的排斥。张阳继续讲着,
“我们可以派一个官吏以巡视地方,清查田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