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诡异复苏,我神明的身份瞒不住了 > 第一百五十七章 善恶双罐:一罐盛诡食,一罐困诡体!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一百五十七章 善恶双罐:一罐盛诡食,一罐困诡体!(1/2)

灶王教有自己的门规。
弟子在外行事,一要供奉灶君司命,二要供奉开派祖师和历代祖师。
他们供奉的灶神像,与寻常人家供奉的不太一样。
灶王教的灶神,通常左右手各捧一个小罐子,谓“善罐”、“恶罐”。
善罐赐福,恶罐除灾。
灶王教弟子手中也有两个罐,一善一恶,但具体用途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旁人是碰都不能碰的。
开派祖师则多为一块神主牌,而历代祖师,除非有重大功绩,否则不单独设神主牌,统一祭祀。
不过会有一本类似族谱的东西,记载了历代祖师生平,都做过哪些值得称道的事情。
如“明万历四十一年,灶王弟子张胜,于宗阳白茶庄收一恶诡,该诡噬人,所过之处,遍地白骨……”
短短两三页,甚至只有一页半页,便是一名灶王教弟子的一生。
灶王教的宗旨,是帮百姓辟邪除灾,迎祥纳福。
有灶王教弟子的地方,基本平安无事。
因为遇到诡异,灶王教弟子都会主动出手。
别的不说,在解决诡异这块,灶王教手段确实别具特色,让其他门派都叹为观止。
一罐锅灰与糯米混合又碾碎晒干的粉末,一块用了不知多少年的红布,一根墨斗绳,就是全部家当。
这些都是很常见的物品。
特别是锅灰,农村多得是,然而却成了灶王教弟子降妖伏魔必不可少的利器。
关键在于灶王教的口诀与法咒。
再就是灶王教弟子基本都是村宴厨师,有一手好厨艺,而且喜欢用土灶炒菜,这样方便收集锅底灰,他们对火候的掌控,远超常人。
这几点结合起来,基本就是灶王教弟子无误了。
然而即便如此,能看出他们身份的信息也少得可怜。
因此民间对灶王教不甚了解,也是正常的。
……
黄骏是一名村宴厨师。
至少明面上的身份是这样。
而他的另一个身份,就是灶王教弟子。
灶王教已经有千年历史,曾经也辉煌过,虽然比不得那些名门正派,但也不是寻常法脉能比的。
可惜后来没落了。
没落的原因很多种,最只要原因是灶王教选弟子比其他法教要严格,培养过程也挺长的。古代哪有今天这么安稳的条件啊,特别是碰到灾年,兵荒马乱的,传承也就断了。
像他这一脉,是明万历年间俞净意公为祖师传下的。
相传俞祖师早年命运坎坷,科举屡试不中,诸多孩子接连夭折或者失踪。他觉得自己与人为善,不该遭此报应,于是便向灶神祷告,希望老天开眼,免去他的苦难。
灶神却说“你在人前行善,却在人后造恶,表面一副善人嘴脸,内心却隐藏着龌龊。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想要改命,切莫自欺。”
一番话惊醒梦中人。
此后,俞祖师深自忏悔,改过自新。
年轻时频频落榜的他,后来成功考中进士。又得灶神点化,开辟俞灶一脉,传承至今。
俞祖一脉,传承至今四百年,其中也出过惊才绝艳之辈,也差点传承断绝。
到黄骏这一代,师傅就收了他跟师兄二人。
用师傅的话来说“你们两个都是胆大心细类型,而且命格够硬。收诡呢,胆子小是做不了这行的,粗枝大叶也不行,一个不慎,就是诡收你。命格不硬也不行,伱不硬诡就欺你。”
黄骏做这行已经快十年,从当年一个懵懂小伙,到如今的中年大叔。
师傅也在前几年仙逝,就剩他和师兄俩人。
至于其他支脉的灶王教,师傅在世时候他也问过,师傅的回答是“有缘自会碰到,大家都是来阳间受难的普通人,见与不见,没什么区别。”
不过灶王教人丁不旺这点是可以肯定的。
至少他在尚思乃至整个防城,没听说过有第三个灶王教传人。
也可能是他不知道。
……
“黄骏在家吗?”
门外有人喊。
黄骏开门一看,是村里的五婶,就问“什么事啊婶?”
五婶有些急“我大哥他儿媳妇可能撞东西了,你能不能帮忙看看?”
黄骏点头“可以的,我今天没别的事。人在哪?”
“思阳江畔华府。”
倒是不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渣男退婚,神医嫡女转头嫁皇叔 重生在末世小说,我连官配都敢杀 重生八七,悍妻不好惹! 夜少家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值之英雄崛起 大清搬运工 新婚老公半身不遂,我却怀孕了! 许大茂的四合院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