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 > 科幻穿越 > 大秦:出海归来,我献上世界地图 > 第十三章 陛下文治武功,将前无古人也!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十三章 陛下文治武功,将前无古人也!(1/3)

知天命么?
那么,什么才是天命呢?
始皇帝笑了一下,不得不说,今年,真的是一个分水岭。
而另一边,赵泗已经见到了墨家弟子送来的铜铸雕版。
“可惜,活字居然还需要考虑墨水问题,这一点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啊……”赵泗抚摸着面前的铜铸雕版叹了一口气。
活字跟雕版有所区别赵泗知道,但是他真不知道区别在墨水需求上也有分别。
“这么说来,传统墨水应用于活字大概率是不太能的,恐怕得改进墨水,而且活字对于制造也有一定要求吧?好像是铅活字?应该是合金吧……感觉够呛,不过回头可以用铅做一些活字试试,话说这个时代铅叫什么来着?”
“不过现在雕版也够用了,一批铜铸雕版,只要印刷内容不做变动,可以用十年,甚至是数百年……用来批量印刷书籍肯定是没问题,知识的成本会进一步变得低廉,不过报纸文书之类的,在活字弄出来之前恐怕是没戏了……”赵泗捧着手中的铜铸雕版。
明晃晃的金色,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常说秦朝时期是青铜器时代,但是实际上刚生产出来的青铜,颜色并非青色,而是如同黄金一般亮闪闪的金色,因为颜色一样,故而有时候也会用金来代指铜的说法。
铜铸雕版内容是秦律,赵泗浸墨印刷。
因为手艺不太成熟,第一批印出来效果并不是很好,沾的墨水有点多。
重复捯饬了许久,赵泗总算掌握了一定的经验,六十多个铜铸雕版尽数印刷,案几之上几十页分开铺好的纸张,秦律跃然纸上。
很不错,只要有些熟练度,一般来说不会印废,速度也很快,赵泗略微熟练了一些以后没用多久就把一整部秦律印刷出来了。
待其墨迹微干,赵泗没有犹豫,挨个折叠一起收拢,捧着径直朝着始皇帝驾撵走去。
“陛下!”
熟悉的冷气扑面而来,因为印刷而热的满头大汗的赵泗舒适的呼了一口气。
“一部秦律,尽数印刷妥当了!”
厚厚一沓子麻纸,字迹工整且排列整齐。
始皇帝接过一沓子麻纸,眼中微微赞叹。
“一部秦律,半车竹简!”
秦律内容太多也太繁杂了。
而竹简一来贵重,二来书写不便,三来还需要篆刻保存,何其难也?
因为以上原因,秦律想要普及地方,本就是天下之大难。
眼下,成本下来了,秦律的印刷速度上来了……等到造纸的生产规模加大,成本会进一步下降,说句不好听的,以目前大秦的国力,是可以做到家家户户一本秦律的。
大秦才多少户人,登记在册的拢共也就六百万户左右。
成本不算低,但现在已经到了大秦可以承受的范围。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诞生,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的。
“诏李斯入内!”
始皇帝捧着一沓秦律显得有些爱不释手。
将秦律普及到家家户户,这是大秦正在做的,又是对于大秦十分遥远的事情。
从商鞅变法,到现在一统天下,几代君王的努力,百年的时间跨度,耗费了多人人力物力,刑杀了多少人,才让关中老秦人能够初识秦法。
而现在,大秦一统天下,又需要多久让天下人如秦人一般了解秦法?
大秦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将治理关中的经验应用到地方,可是地域扩大人口增多,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也呈几倍乃至于十几倍增长。
关中花了几百年,天下难不成要用几千年?
而现在,别的不说……
以目前造纸的成本和付出,大秦远的计划难以缩短。
可是可以制定一个小目标,譬如六百万户百姓,每家每户一部秦律!
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又能需要多少时间?
不就是印六百万部秦律嘛?
大不了征徭役,三五年时间,十年时间,总是没甚么问题吧?
“好!”
赵泗离去,始皇帝看着手中印刷出来秦律依旧止不住赞叹。
赵泗出去才用了多久,一部秦律就跃然纸上,放在以前,这是起码要抄写几天的工程量。
最关键的是还得是读书人,书法也得好一些,倘若书法差的跟赵泗一样,就算誊抄出来也没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男扮女装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崩铁:我自逐火来,来此斩崩坏 拐个军师接招贤令 被退婚后,捡到一只纲吉猫猫 因为手抖就全点美貌值了[无限] [娱乐圈]手可摘月亮 假白富美有暴富系统[穿书] 天倾之后 京港往事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